Alternate Text
返回首页
 
第18章 耶稣:在圣殿中
 道格·巴契勒       2019-04-03       1834

“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启21:22)

弗兰克·劳埃德·耐特(Frank Lloyd Wright) 堪称美国最知名的建筑师。在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设计了1000多栋建筑,涵盖了银行、住宅、度假村,以及办公楼、博物馆和教堂等。出于某种原因,弗兰克的母亲安娜一直相信他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师,甚至早在弗兰克出生前,这种信念就产生了。

弗兰克还小时,安娜就在他床的四围挂上知名建筑的照片,并且为他提供积木和各种几何形状的纸板来搭建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潜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弗兰克15岁就进入大学研究工程学。20岁出头,就成了芝加哥一家建筑公司的首席设计师。

并且谁都想不到,这位美国最受尊敬的建筑师竟从未读过建筑学校。每次设计时,弗兰克都遵循“形式与功能合一”的原则,统筹考虑建筑物的所在地、用材与功能。迄今,他的大部分著名“作品”仍屹立于世,并且,因为他在自己设计的每栋建筑中似乎都注入了独特的个性,因此,训练有素的建筑师能轻而易举地认出它们来。

你知道吗?圣经中也提到了一栋独特的建筑,它反映的,正是其设计者耶稣的独特品格与使命。我所说的这建筑就是圣殿,即上帝的殿。

有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记忆法之一,就是“图片联想法”。上帝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教导其子民,因为祂深知祂所创造的人类是视觉生物。这就是耶稣用比喻施教的原因之一。有情有景的故事能将抽象的救赎原理与可见的图像联系起来,最终帮助人们理解并记住这些原理。(译者注:耶稣常在郊外借助自然事物阐述天国的道理,譬如野地的百合花等,令听众印象深刻、久久不忘)考虑到这一点,希伯来人的圣殿理应算是最能体现这种视觉学习法之理念的范作。

我们之前的章节,一直着重呈现那些堪称基督之预表的人,或者那些在人生中彰显了祂的人;而现在,我想邀请你跟我一道来查考一个在圣经中虽引人注目、但毫无生命的物体,它同样是对基督的清晰预表与明确象征。旧约中的圣所——并不只是一座反映了耶稣的建筑,还是上帝在天上之真圣所的缩影——对救赎计划的三维图解。

以色列人曾建过三座圣殿。第一座是可移动的会幕(或曰帐幕,下同),建于摩西时代、以色列人漂泊于旷野期间。后来,所罗门用其父大卫王积攒的财富,历时七年,建造了第二座圣殿,其恢弘为三者之最。在巴比伦人毁掉它之后,犹太人又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重建了一座圣殿,规模不及于前。

尽管三座殿的规模和建材均不相同,它们的基础设计却别无二致。如前所述,圣经已经告诉我们:上帝是主设计师,祂“出品”的这一建筑从里到外,都流溢着属灵的意义。当摩西在西乃山上,上帝除了向他传授各种律例法规之外,还花了相当的时间,向他讲述会幕及其中各种用具的尺寸和具体设计细节。“要谨慎做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

上帝的设计

如果我们得知这独特建筑的蓝图,乃是上帝亲自赐给摩西的,其一闩一柱、一板一幔,以及其内举行的种种崇事和礼节,都向我们透露了有关基督和救赎计划的某些信息,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一主题值得我们特别地予以关注。

在承认自己惊异于上帝对待世人的难解莫测后,大卫王最终在进入圣殿后宣布自己明白了上帝的用心:“直到我进了上帝的圣殿,才明白他们的结局。”(诗73:11 新译本)此外他还写道:“上帝啊,你的道路在圣殿之中。”(诗77:13 KJV直译)换句话说,上帝的道路,即救赎计划,在地上的圣殿里已经显明了。其中的一切物件,包括其中崇事的种种相关,要么旨在预表耶稣,要么旨在描述祂救赎工作的某些信息。

这一建筑对上帝而言一定是重中之重,因为祂带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后,并没有带领他们北上直入应许之地,而是南下到了西乃山。以色列人在那座名山脚下安营期间,上帝为他们颁布了完美的律法——十诫。此外,祂还指示他们设立一座精美的可移式矩形会幕,并将刻有律法的石版安置其内。这会幕既是他们献祭之地,也是祭司为百姓代求之所。

就是在这座圣所里,上帝向摩西说话,并且显于巨大的烟柱,白天,这烟柱荫庇全营免遭酷热,夜间,它则发出琥珀色的光辉照亮全营。除非我们理解了圣所及其崇事所昭示的原理,否则我们就无法完全理解救赎计划。圣所实际上是一个体积庞大、令人惊叹的教学实物,它阐述了救赎的过程。

请跟我一同想象一下:整个会幕就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建筑,形似帐篷,里面有两个重要的隔间(译者注:即圣所与至圣所),均覆以多层罩盖。隔间四周是外院,长约合46米,宽约23米,被一块块高约2米的镀金木板所包围。

进入外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燔祭坛。(出27:1-8)这是各种洁净动物被献祭的地方。祭坛预表了基督的苦难——从客西马尼园的痛苦开始之处,直到在十字架上喊出“成了”并断气的最后时刻。当然,被献的祭牲(多为羔羊)则预表了耶稣——终极的祭物。(约1:29)

接着,在外院中你会看到洗濯盆。(出30:17-21;38:8)这个巨大的铜盆安置在圣所和燔祭坛之间。祭司们在这里要先清洁手脚,然后才能进入圣所或献祭。水代表洗礼,要洁净罪恶、带来重生。我们每天都需要用上帝的圣言洁净自己,才能在祂面前奉神侍人。

从保罗说过的这番话中,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5:25-27)最重要的是,耶稣自己就是那活水。(约7:38)

请注意,在离开外院、前往上帝的居所——至圣所之前,你必须经过火,也经过水。耶稣说过,我们若“不从水和圣灵生,就不能进上帝的国。”(约3:5)水与火的洗礼,两样都需要。与之类似的是,以色列民在离开埃及前,他们先是献上了逾越节的羔羊。及至踏上行程后,上帝又在火柱中临到他们,接着又引领他们过了红海。可以说,他们都在火与水中受了洗。(林前10:1-4)

耶稣在圣殿中

离开外院、进入圣所的第一个隔间后,你会发现四围皆是金色的墙板。在这金辉熠熠的室内有三样包金的物件。头一件是摆在右边的陈设饼的桌子。(出25:23-30)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两摞共12张无酵饼,每日更换。当然了,旧约有12支派,新约有12使徒——他们受托要用新鲜的生命之粮喂养教会。而这陈设饼就预表了耶稣——那“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之粮”。(约6:51)我们每日都需要用圣言,或曰上帝的粮,来维持我们属灵的生命。“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圣所的左边是一盏用整块金子锤出来的七枝灯盏。(出25:31-40)这灯台同样象征耶稣——世界的光。(约9:5,1:9)灯台长明所用的橄榄油则象征了圣灵。(亚4:1-6;启4:5)同时请记住:就像陈设饼一样,灯台也象征了上帝的圣言,因为那圣言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119:105)这光也预表了教会在世上的工作。耶稣说过,“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

再前进,走到通往至圣所的幔子前,你会看到一个高约及腰的金香坛。(出30:1-8)这代表上帝子民的祈祷,这祈祷会因耶稣的功劳与中保工作的馨香,而变为芬芳。我们的祈祷之所以得蒙悦纳,乃是因为这些祈祷是奉耶稣的名献上的。(约14:13-14)

这样,在会幕的第一个隔间——圣所里,我们看到了基督徒过得胜生活的三件利器。第一件是饼(生命之粮)——每位信徒都需要日日献身,并在上帝的圣言上投入时间。耶稣就是这样应对一切试探的——祂求取上帝的应许,然后对仇敌说:“经上记着说……”第二是香——我们需要祷告的时间。保罗说过,我们要不住地祷告,意思是我们要活在祈祷的心态中。大卫王和但以理每天都会留出三个专门的时间段来祷告。(诗55:17;但6:10)第三是光——我们要立志让每一天都成为上帝的见证。要祷告并寻找机会,好通过言辞、善行或布道书籍等等,来与人分享你的信仰。选择成为基督的见证是人悔改归正之过程的一部分。(提前4:16)

幔子后的耶稣

分隔圣所与至圣所的是一道非常特殊的帘幕,或曰幔子:

“你要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织幔子,以巧匠的手工绣上基路伯。要把幔子挂在四根包金的皂荚木柱子上,柱子上当有金钩,柱子安在四个带卯的银座上。要使幔子垂在钩子下,把法柜抬进幔子内,这幔子要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出26:31-33)

你可能还记得,当耶稣牺牲在十字架上时,这块隔开了圣所与至圣所的幔子发生了非常之变。路加福音23:45说,“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另请参太27:51及可15:38)

耶稣的死,标志了献祭制度及地上圣所之存在目的的终结。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在最后一次走出圣殿时,会对宗教领袖们说:“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太23:38)犹太的节期与一年一度的安息日“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2:17)

接下来,我们就进了另一处金板为墙的隔间——至圣所(英文作the most holy place)。在这儿你只能看到一样物件——约柜。(出25:10-22)此乃希伯来人敬拜的“中心”。“柜”意味着某种容器。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柜子,由镶金的皂荚木制成。柜盖上镶有两个精金的像,乃是两个天使,翅膀展开在约柜以上。这盖被称为施恩座,(出25:17-22)是上帝临格的所在。它象征了上帝在天庭的宝座,那里同样有两位天使(或曰基路伯)侍立两旁。总之,施恩座是上帝火焰般之荣耀显现的地方,祂就在那里与摩西交通。

金柜之所以为至宝,是因为它是用来存放十诫的;这神圣的律法是上帝亲口所说、且亲手刻在石版上的。之所以称其为约柜,是因为十诫是那约的基础。“祂将所吩咐你们当守的约指示你们,就是十条诫,并将这诫写在两块石版上。”(申4:13)当然,新约的基础也是这十诫,只不过上帝将其写在了我们的心版上,而非石版上。(来8:10)

施恩座在十诫之上,预表只要上帝的百姓承认并离弃罪,(箴28:13)恩典就会借着祭司一年一度于赎罪日弹在施恩座上的血而临到他们。(利16:15,16)同时,那血则预表了耶稣为赦免与洁净众人而流的宝血。(太26:28;来9:22)“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这血赐给你们,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因血里有生命,所以能赎罪。”(利17:11 )

祭物之所以必要,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没有耶稣在十字架上流出的宝血,罪就不得赦免。一个惊人的真相是:罪的刑罚就是死。既然我们众人都犯了罪,那就都本该死;如果耶稣不为我们献上无瑕生命代偿罪债,我们非死不可。

你知道吗?罪人要自带祭牲并亲手宰杀它。(利1:4,5)当他按手在祭牲头上并承认己罪时,这罪就象征性地转移到了祭牲身上。因此,这祭牲就有了罪,必须付上死刑的代价。这一过程象征了耶稣甘心背负我们的罪。

整个令人不安的过程旨在让人铭记这一严肃事实,即:杀死耶稣的是罪。因此,古以色列人才会盼望十字架的救赎,而如今的我们则是回望十字架以得救恩。是的,我们都是因十字架而得救。

现在,上帝安排一位以色列男子穿着纯洁、庄严的衣服站在上帝与人之间作为中保。这人就是大祭司,当然,他预表我们的大祭司耶稣。“我们所讲的事,其中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1-2)

在这位地上大祭司的胸前,佩有一方镶了12颗宝石的胸牌。这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和教会都被重重地牵挂在我们中保的心上,而祂是长远地活着,为我们祈求。(来7:25)此外,大祭司的双肩还各有一块红玛瑙,一块刻着六个支派的名字,另一块刻着另六个支派的名字。“要在肩上担他们的名字,在耶和华面前作为纪念。”(出28:9-12)

大祭司头上裹着纯白的头巾,里面插着一块金牌,上刻“归耶和华为圣”。(出28:36)当然了,唯有耶稣才是一生完全圣洁的人。

耶稣在圣殿里,并且祂就是这殿

关于这一主题我可以写出千言万语。它既深且广,完全够格自成一书。因此这里我们只做一总结,看看圣所如何反映了耶稣——而祂就是承载整栋建筑之根基的房角石。(弗2:20)

再往下看:进入圣所的门只有一扇,同样,得救入天堂的门也只有一扇,而耶稣说了,祂就是那门。(约10:7)此外,耶稣还是洗濯盆里的活水,是七灯台上燃烧的光。祂牺牲了,让圣灵的油照亮了我们的心,并且祂又是那金桌上供应我们生命的陈设饼。我们的祷告因奉了祂的名而成为馨香,得以被呈到上帝面前。祂是那镌刻了律法的磐石。祂是至高的祭司,又是羔羊,是祂的血洁净我们脱离罪污及其权势。耶稣就是在肉身的帐幕中与我们同住的上帝——以马内利的上帝!

犹太人的最后一座圣殿于主后70年毁于罗马军队之手。而耶稣对此早就做过预言:“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太24:2)然而圣殿及其内部物件的种种象征和它们揭示出的真理仍与我们息息相关。上帝在天上还有一座圣所,耶稣正在那里进行最后阶段的代求工作和身为大祭司的赎罪任务。而且,耶稣在地上也仍有圣所——祂的子民。“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林前3:16)

基督受审时,有见证人曾宣称:“我们听见祂说:‘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内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可14:58)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但耶稣这话是以祂的身体为殿。”(约2:19-21)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圣殿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彼前2:4-6)

耶稣12岁时,首次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彼时亲友同行、众人围绕,加上献祭献礼时的骚乱喧嚷,马利亚和约瑟竟失了耶稣的踪迹。他们疯了一样在崇拜的人潮中四处搜寻,三日后才找到祂。那么他们是在哪里找到祂的呢?在圣殿中。如今,我们仍能在圣殿中找到祂。(路2:46)


本系列书籍目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请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