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你既作在我这弟兄中最小的一个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 服事病人的,必须明白谨守卫生之律的重要。服从卫生的定律,在病房中比在无论什么别的地方更为重要。在微小的事上谨慎忠心,对于看护病人的人,比对于无论什么别的人更有重大的关系。对于沉重的病症,只要一点疏忽,于病人的需要和危险略一大意,或者稍为表示一点惧怕,兴奋,或急躁的态度,甚至缺少一点同情的表示,都足以转动生死的大局,使一个本可生还的病人,坠入坟墓里去。 一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大部分在乎体力。她的身体愈好,就愈能忍受服务病人的劳苦,愈能善尽她的职守。所以凡看护病者的人,对于饮食,清洁,空气和运动,都当特别注意。家庭之间如果能这样地注意卫生,那么一家之人就能够共同担当服事那一个有病之人的担子,并且避免受传染。 病势严重的时候,若是需人日夜守护,这责任至少应由两个能干的护士分班担任,以致各人都可有睡眠,休息,和户外运动的机会。这件事尤其是对于在空气难以流畅的病房中服务的人,更为重要。有时人因为不明白清鲜空气对于身体的重要,就不使屋内空气流通,以致病人和服事的人双方都受危害。 若能加意提防,则一个人患了病,除非是极易传染的,就不致移到别人身上。关于饮食起居的方面,若有不良的习惯,就当改正。病人的卧室,必须收拾清洁,使空气流通,以致可以除尽毒质。能如此注意防范,则病人当然容易痊愈,而且在病人床边服侍的人以及全家大小,都不至于得病了。 【阳光空气和温度】 为要使病人有最容易复原的机会,他的卧房务求宽大明净,有愉快的气象,和流畅的空气。应该把房屋中最适于以上条件的一间,让给有病的人居住。固然,有好多房子没有通气的设备,而且很难使之通气但是若有方法可想,无论如何总要使病人的卧房日夜有充分的空气流通。 如其可能,病房中的温度也应该时使平均。寒暑表是应当用的。在病人旁边服侍的人,因为常常不得充足的睡眠,或者终夜守护,容易感寒觉冷,所以他们对于空气温度的感觉,是不准确的。 【饮食】 照顾病人的饮食是护士很重要的一部分责任。不可让病人因为缺少营养以致过于软弱乏力,也不可使病人衰微的消化机能操劳过度。凡是病人所吃的东西,应择其佳美可口,至其份量与质料,尤须以适合病人的需要为标准。病人开始复原,他的食欲甚强,而内部的消化还没有恢复实力,此时饮食若不小心,尤其会发生莫大的危害。 【看护的责任】 护士和与病房有关的人,必须有愉快的精神,镇定的态度,和自制的能力。凡是匆忙,兴奋,以及仓惶失措的神色,一概都得避免。不论开门关门,都应该轻缓谨慎,务使室内安静。对于发热的病人,在危险时期来到热阵渐过的时候,尤须时刻守护,千万不可疏忽。有许多病人的死,都是因为护士的疏忽大意以及缺少常识所致;若在精明周到的护士手下受适当的调养,他们就不至于死了。 【探望病人】 过度的探望病者,乃是社会的假礼节和误用的好意造成的。人在病重时,是不应该接待客人的。有时病人正极需要安神静养,而探访的人偏是来往不绝,那种因接应而起的奋兴,实足使病人疲乏。 一个正在复原或患慢性病症的人,知道有人关心他的病状,时时想念他,这当然是能使他快乐的。不过这种关顾之心,只要托人带一个信,或借一点微小的礼物来表示,往往要比亲自探望更有意义,而且是有益无损的。 【医院里的护士】 在疗养院和医院里常与许多病人接触的护士,应该努力保持愉快欢悦的态度;一切举动和言语,尤须谨慎小心。在这些机关内做护士的人,实在不可不在工作方面力求精明完美,并且要时时想到自己天天所做的工作,是在服事主基督。 病人需要听一些聪明的话。护士应天天研究《圣经》,以致能向病人说欢悦帮助的话。上帝的天使是在这些受痛苦的人房中,所以那服事的人自己灵性方面所处的情形和空气,应是清香纯洁的。医师和护士应抱基督的主义。他们的日常生活应显出他的美德,那么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就能够吸引病人归向救主。 真有基督精神的护士,一面为病人施行治疗,恢复他的健康,一面也必能够轻轻地把他的思想移到基督身上,因为他不但是身体的医治者,也是灵性的医治者。护士对病人在无意中所发表的思想,虽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都会有相当的影响。年事较高的护士,尤其不可失去每一个良好的机会,引导病人注意基督。他们应当时时准备,把灵性的医治和身体的医治化合为一。 护士须用最温柔最和蔼的态度,教导已得医治的人,劝他们不要再犯上帝的律法,不要再在罪中讨生活。人若不住地故意干犯上天之律,自取疾病和痛苦,上帝就不能赐福与他。然而基督借着圣灵的能力,在凡停止作恶学习行善的人身上,运用他医治的功能。 人若没有爱上帝的心,那么他所做的事,必常与性灵和身体的幸福相反。只有那觉悟在这罪恶之世顺从上帝的紧要之人,就情愿革除一切不良的习惯。爱和感激之意,会充满他们的心。他们知道基督是他们的朋友。往往那些受苦的人,只要觉得他们有这样的一位朋友,这种感觉就能够帮助他们从疾病中得痊愈,比无论什么极好的疗治更有功效。不过这两方面的服务都是重要的,所以应当相辅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