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从未有过象这样的几天,天庭居然挪到人间来了。” 在迦百农渔夫的家里,彼得的岳母“害热病甚重。”“就有人告诉耶稣。”“耶稣把她的手一模,热就退了。”(可1:30;太8:15)她就起来招待救主和他的门徒。 这个消息一时之间就传开了。耶稣行这个神迹的时候恰是安息日,众人因为惧怕拉比(犹太的教师),就不敢在日落以前来求耶稣医治。安息日一过去了,城中的居民,就都从家里、铺子里、和街市中,向耶稣所在的小屋里挤去。病人有的用床抬来,有的撑着拐杖,有的有朋友扶着的,都是摇摇摆摆狼狈不堪地来到救主面前。 一点钟一点钟地过去,他们陆续不绝地来去;因为无人知道这位大医士明天还在不在他们中间。迦百农城中从未见过这种境况。合城的空气充满了欢呼和解放的声音。耶稣继续不停地做他的工作,直使每一个人的痛苦都得了解除。夜深了,众人才散去,西门的家里才恢复了安静。这长而热闹的一天才算过去了,救主才得以安息。然而在合城酣睡之际,救主却又在“天未亮的时候,……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可1:35) 到了清晨彼得和他的同伴来见耶稣,对他说,迦百农的民众已在找他了。但是他们希奇地听耶稣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上帝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路4:43) 在迦百农合城欢腾之际,人们对于基督工作的本意恐怕要有忘却的危险。基督不愿人注意他是一个专行奇事,或者只是一个医治肉体疾病的医士。他要设法叫人来归向他,把他当救主。民众虽很急切地以他为一位王,要在地上立国,他却要把他们的脑筋转过来,从世俗的事移到属灵的方面。因为他的工作若只有世俗的成功,就必受着阻碍了。 这一般毫不经心之人的诧异,反引起了基督精神上的不安。基督的一生,一点也没有显耀自己的心思搀杂在内的。世人对于地位财产和才干所能给予的荣誉与人子是不相干的。人类所用无论什么求尊荣和权势的方法,耶稣都不用的。他还没有降生几百年前,预言中论到他早已有话说:“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赛42:2-3) 法利赛人用严格的仪式和外表的礼拜与善事,来求自己的尊荣。他们用长篇大论的谈话,来表明自己对于宗教的热心。他们的辩论,又响亮,又长久,人在路上常可以看见一般有学问的律法师彼此因意见的不合,在那里怒目吼声地争执着。 可是基督的生活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他的一生并没有显出什么放声的辩论,并没有显出什么专重虚浮的礼拜,更没有显出什么求人称赞的举动。基督隐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在他儿子的品格上面显出来了。这一种启示,就是耶稣所要引导人民的脑筋明白的。 那公义的日头并没有用强烈的荣光突然射照世界,使人头昏目眩。《圣经》指着耶稣说:“他出现确如晨光。”(何6:3)破晓的清光是很和缓很平静地渐临大地,把黑暗驱散,使世界转醒。那公义的日头也何尝不是这样地上升,“其光线有医治之能。”(玛4:2)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赛42:1) “你就作贫穷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难中的保障,作躲暴风之处,作避炎热的阴凉。”(赛25:4) “创造诸天,铺张穹苍,将地和地所出的一并铺开,赐气息给地上的众人,又赐灵性给行在地上之人的上帝耶和华,他如此说:我耶和华凭公义召你,必挽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开瞎子的眼,领被囚的出牢狱,领坐黑暗的出监牢。”(赛42:5-7) “我要引瞎子行不认识的道,领他们走不知道的路;在他们面前使黑暗变为光明,使弯曲变为平直;这些事我都要行,并不离弃他们。”(赛42:16) “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岛,和其上的居民,都当向耶和华唱新歌,从地极赞美他。旷野和其中的城邑,并基达人居住的村庄,都当扬声;西拉的居民当欢呼,在山顶上呐喊。他们当将荣耀归给耶和华,在海岛中传扬他的颂赞。”(赛42:10-12) “诸天哪,应当歌唱,因为耶和华作成这事;地的深处啊,应当欢呼,众山应当发声歌唱,树林和其中所有的树,都当如此;因为耶和华救赎了雅各,并要因以色列荣耀自己。”(赛44:23) 他“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 施洗的约翰坐在希律的监狱中,守候着,观察着救主的工作,他不禁失望起来,怀疑起来了,就差两个门徒传话给耶稣道: “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太11:3) 救主并没有立时答复他们的问题。他们正愕然站着的时候,一般困苦的人都在向耶稣跟前走来。那位大医士的声音开通了聋子的耳朵。他的一句话和他手的一摸,拔开了瞎子的眼睛,瞎子就看见了日光,看见了自然界的景色,看见了亲友的面貌,也看见了那位拯救者的音容。主的声音,达于垂死者的耳中,他们就起来恢复了原有的健康和强壮。麻痹的疯子,服从他的吩咐,他们的疯狂消失了,就俯伏拜他。还有一般被“拉比”所唾弃为“污秽”的苦工和农民,也都来围着他,他就把永生的话告诉他们。 一天是这样地过去,约翰的门徒看见这一切,也听见了这一切。末后耶稣就召他们来,叫他们把所见所闻的事去告诉约翰,并且说:“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6)两个门徒就照样去说,这已经够了。 约翰记起预言中论起弥赛亚道:“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赛61:1-2)拿撒勒的耶稣就是应许要来的那位。从他对于贫苦病困之人的服务,就可以确实证明他是从上帝而来的了。他的荣耀已在他降格迁就来处我们同等的地步上彰显出来了。 基督的作为不但表示他是弥赛亚,也足以使人知道他的国度是要怎样成立的。他使约翰得到的教训,与从前使以利亚在旷野中看见的事,没有什么两样。“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王上19:11-12)火过了以后,上帝就用微细的声音对先知说话。耶稣的工作也未尝不是这样的。他来并不推翻王位,改江山,他不用耀武扬威的外表来吸引人;却以自己一生的牺牲和慈爱向人的心说话。 上帝的国度不是因外表的招摇而来的,乃是借着他的道在人的心中所发生的和缓的感应,借着他的灵在人心内所起的作用,就是使人的灵性与上帝相通。上帝就是天国的主脑,天国能力最大的彰显是在乎人的品性化成基督完善的品格。 凡跟从基督的人,须做世上的光;可是上帝并不吩咐他们尽力自己发光。他不赞许人用什么存着满足个人欲望的观念去彰显自身的好处。他要人的性灵整个被天上的规律所浸沾,那么他们与世人接触时就能够把他们内里的光发射出来了。他们坚实的忠诚,在生活的一切举动上,都足以发出光辉。 财产、高位、贵重的设备、建筑、或器具、以及种种讨人称赞专谋虚荣的事业,都不是上帝工作进行方面的必需品。世俗的荣耀,无论如何威武,在上帝的眼中都是无有价值的。上帝看那永远和看不见的事,要比一切看得见和暂时的事可贵得多。不过暂时和看得见的事,如果是足以表显那永久和看不见的事,那才可算是可贵的。世上最精选的美术品也不足与那品格的美──圣灵在人心中作工的结果──相比拟。 上帝将他的儿子赐给我们的世界之时,就是将那永不消灭的宝物赐给人类。自有天地以来,人的一切财宝若与这个宝物比较起来,就不值一文了。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满带着永远的爱,站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我们借着与基督联络所要接受,要显示,并要转给别人的宝物。 人在上帝工作上的效率,要看他的热忱和牺牲的精神到何等程度为准则──看他如何彰显基督恩惠改化人生的能力为规格。我们须与世俗分别,因为上帝已把他的印记放在我们身上,因为他在我们身上显出他自己爱的品格。我们的救赎者用他自己的义遮盖我们。 上帝拣选男女为他办事的时候,并不顾虑他们有否世俗的财产,世俗的学识,或世俗的口才。他所问的就是:“他们是否走在谦虚的路上,以致我可以把我的道教导他们呢?我能否把我的话放在他们口中呢?他们能代表我吗?” 人心的殿能接受上帝的灵多少,那么上帝所能利用于他的也就是多少。上帝所悦纳的工作就是反照他形像的工作,他的从者须持有他那永存原则之不能抹去的特性,以之作为他们在世人面前的印信。 【“他必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 耶稣在城中的街道上服务人的时候,一般母亲就抱她们患病和垂毙的孩子,在人丛中拥拥挤挤地挨到耶稣面前,要得他的医治。 看哪!这些母亲神态疲倦,面色苍白,似乎将要失望了,却仍是很坚决很耐心地等着。她们担着那劳苦的重担,来寻求救主。她们被潮水似的群众挤到后面去的时候,基督却一步一步地向她们走去,一直走到她们旁边。于是她们心中的希望便油然而生。她们一看见耶稣在注意她们,并且看见他眼中显出如此的慈爱和怜悯,就快活得掉下泪来了。 救主从这许多妇人中拣出一位来,给她一个机会道:“要我为你作什么?”她就呜呜咽咽地说出自己最大的缺少道:“主呀,求你医好我的孩子。”基督把孩子从她手中接过来;孩子身上的疾病,一经基督的手接触,就消失了。苍白的死色也消除了;孩子的血管中立刻有发出生命的潮流流着;满身的筋肉就得了力量。基督又对那位母亲说些和平安慰的话,以后就有别人同她一样急切地走上前来,求耶稣帮助。耶稣照样又使出他赐生命的神力,于是大家就颂赞那位行奇事的耶稣基督。 我们常讲起基督一生的伟大,和他所行的奇事异迹。可是他对于小事的注意,却是更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当时犹太人常欢喜把小孩子领到拉比那里,请他按手祝福他们;但是门徒以为救主的工作太重要了,不可受这种事情的缠扰。一般母亲来想求他祝福她们的孩子时,门徒就向她们显出很不欢喜的神气。他们以为这些孩子太幼稚了,不该享受与耶稣见面的利益,所以就想耶稣不乐意见他们。可是救主明白一般母亲的心怀,是要照着上帝的话教养自己的子女。他已经听见了她们的祈祷。他自己也吸引她们来到他的面前。 有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离家找耶稣。在路上她碰见了一个邻舍,就把自己的事告诉了她。那位邻舍也希望耶稣祝福她的孩子,这么一来,就有几个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聚在一起了。有的孩子已经过了幼稚或童年的时代,长成青年了。当那些母亲说出自己的心愿时,耶稣也听见了她们吞吐畏缩的要求,并且很同情于她们,只是他等着要看门徒怎样对待她们。后来他看见门徒责备她们,叫她们去,还以为可以讨好他们的主,他就指点他们的错误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的国里的,正是这样的人。”(可10:14)他把孩子们抱在手里,按手在他们头上,照着他们所来要求的祝福了他们。 母亲们都得了安慰,回到家里,从基督的话中受了莫大的鼓励,得了新的愉快,就负着自己的责任,满有希望地努力去教导自己的儿女了。 假使我们可以看见这一小群人以后的生活,我们就会看见这些母亲怎样时常叫他们的儿女回忆那天的景象,又对他们重述救主的慈声恩言。我们也可以看见后来这些孩子长大起来,因怎样想念救主的几句话而免于离弃那条为主的被赎者而设的道路。 今天的基督,与从前走在人间的基督,同为仁慈的救主。他从前怎样在犹太地方把孩童聚在怀中,现在也怎样毫不改变地是一切慈母的助手。我们家中的孩童,与从前历代的孩童,同是他宝血的代价。 耶稣知道每一个母亲心中的担负。他自己既有一个在饥寒和患难之中挣扎的母亲,因此他能同情每一位劳苦的母亲。他在世的时候既走了很长的路去宽慰一个迦南妇人焦急的心,当然他也肯照样为今日的母亲效劳。他既在拿因城中使寡妇的独生子复活,并在十字架上受苦时,还记得自己的母亲,当然他对于现今作母亲者的烦闷,也是表同情的。人们一切悲哀,一切缺少,他都必安慰,都必帮助。 凡心中带着烦恼和困苦的母亲,都可以来就耶稣,就必从他那里找到恩惠,足可以帮助她们管理自己的儿童。那门是敞开着,为每一位愿把自己的重担卸在救主脚前的母亲,他曾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可10:14)现在他仍在邀请做母亲的人,把孩子带来受他的祝福。 在一般到他面前来的孩童之中,基督看见将来要做后嗣,承受他恩惠,成为他国中之百姓的男女。他也看到其中有几个人日后还要为他殉身舍命。他知道这些儿童听从他的道,接受他为救赎主,要比一般成人──大都是充满了世俗的聪明,心肠刚硬的──爽快得多了。在教导儿童时,他便把自己的身份和性格,降低到他们同样的地位。他──天上的主宰──回答孩童的问题,并把他的重要教训,化为简明,以求适合他们幼稚的悟性。他把那真理的种子,种在他们的脑中,日后就会发芽生长,结果直到永生。 基督对门徒说,不要禁止孩童到他面前,这话同时也是对各世代他的信徒──教会的职员、牧师、帮助作工的、和一切基督徒──说的。耶稣现今也在召引孩童,他也叫我们“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这就是说,如果你们不加拦阻,他们就会来的。 诸位,不要让你们那不是基督徒的行为误表基督。不要因你们冷酷的态度,使小孩远离基督。总不要使孩童觉得如果你们也在天国,那么天国对他们便不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了。不要说宗教是儿童所不能明白的事,也不要在你们的动作上给儿童一种暗示,使他们觉得人在孩童时代不必接受基督。不要使他们得到谬误的印象,以为基督的宗教是黯淡的,以为人必须丢尽一切使生命快乐的事物,才可来就救主。 当圣灵在那里感化儿童的心之时,你们要与圣灵合作。告诉他们说救主是在呼召他们,使他们知道,在童年天真之时把身心献给救主,必使救主感到无可比喻的快乐。 救主以无穷的慈爱,对待他以自己宝血买来的人。他们既受了他的爱,便是属乎他的了。他以说不出的恋慕望着他们。他的心怀是开着的,不但是对那受极好训练最讨人喜欢的儿童开着,却也对一般因遗传的关系或教养方面的忽略而在品格上有可恶的习惯的孩子开着。有许多作父母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对于儿女的恶习惯负有多大的责任。他们既养成儿女作恶的习惯,却又没有那种慈爱和智慧去改正他们。但耶稣却以怜悯的心对待这种儿童,因他深知儿童习惯之养成的原因。 为基督作工的基督徒,可在吸引这种行走错路的儿童归向救主的事上作基督的使者。借着智慧和机警的方法,就可使他们的心与自已的心相融洽,给他们勇气和希望,并且可以借着基督的恩惠,见他们改革了品格,以致“在上帝国里的正是这样的人”这句话,可以说在他们身上。 【五个麦饼两条鱼吃饱了五千人】 基督在海边讲道,众人整天紧紧地跟着他和众门徒,他恩慈的话,是如此的简纯,如此的清楚,以致他们的心灵上有如得了基列的乳香一样。基督神妙的手,已使病者恢复健康,使将死的人重得生命。这一天对于众人,正如天堂降在地上一般,以致他们也忘了已有多长时候没有进食了。 太阳渐渐地西沉,众人还留恋着不去。末后门徒到耶稣面前来,请他为众人自身的缘故,打发他们回去。有许多人是从很远来的,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过什么东西。或者他们在附近的市镇上可以得到食物。但是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吧。”(太14:16)又转过来问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约6:5) 腓力举目观看这人山人海的情形,就觉得为这许多人预备食物,真是一件办不到的事,于是他便回答耶稣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约合现在美金三十四元)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耶稣问在他们中间可以找到多少食物。安得烈答道:“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约6:9)耶稣吩咐把所有的拿来给他,又叫门徒使众人在草地上坐下,于是他就拿起食物,“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太14:19-20) 基督使这许多人吃饱,是行了一种神力的奇事,然而他所给他们吃的东西,是何等的平淡呀──不过麦饼和鱼,是加利利渔夫日常的食物。 基督未尝不可以使众人享受一种很丰盛的筵席,只是仅为餍足食欲而备的食物,便不能使他们得到有益的教训。基督要从这神迹上面使众人得到朴实的教训,如果现在的人都能有一种朴素的习性,象当初亚当和夏娃那样依着天然的定律过日子,那么人类需要的供应,必可富足有余了。可惜人因为存心自私,放纵食欲,以致过分的过分,不足的不足,惹出许多罪恶和困苦。 耶稣并不想用满足个人奢侈之欲望的手段,来吸引民众归向他。这一大群的人民,在这长长兴奋的一日之后,已是疲倦饥饿。耶稣给他们这淡薄的一餐,足以证明他的权能,和他对于他们平日生活需要的关心。救主并没有应许凡跟从他的人可以得着世上的奢华;他们的生活也许常为饥寒所迫,很困难的;可是主曾应许必为他们预备日用的饮食和生活方面之必需之品,而且他又应许比世上一切事物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他要住在他们里面,成为他们永久的安慰。 众人吃饱以后,还有许多剩下的食物,耶稣吩咐他的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约6:12)这两句话的意思,不单是叫门徒把零碎的食物收拾在篮里,却也含有双关的教训,就是说不可糟蹋东西。我们对于暂时的利益,不可放弃。凡足以使一个人得益处的事,我们不可忽视。凡足以使世上饥渴之人得着饱足的事物,都应该收拾起来。我们对于从天上来足以使人灵性得饱足的粮食,也必须照样珍惜。我们要靠着上帝的每一句话而生活。上帝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可以失落的。凡是与我们永远得救的问题有关的话,无一句是我们可以忽略的,没有一句话是应该落在地上无用的。 这件麦饼的神迹,教训我们依靠上帝。基督使五千人吃饱之时,并没有什么现成的食物。表面上他没有什么方法可用。地方是荒野,人数倒有五千,妇人和孩子还不算。耶稣并未请他们跟来,乃是他们自己因极愿见耶稣的面,才自动自愿地跟着来的;但是耶稣知道他们听了他一天的教训,一定是饥饿疲乏了。他们离家很远,夜色已渐罩临大地。其中还有许多人,也无钱买食物。那位为了众人的缘故在旷野禁食四十天的主,却不忍众人饿着肚子回家。 耶稣所处的境地,是上帝的旨意使然;他就依靠他的天父,去接济这个需要。我们在危难的时候,也该依靠上帝。在一切急难之中,我们都应该求耶和华的救济;他的接济是源源不绝的。 耶稣在这一件神迹中所行的事,是从父那里得来的;他把所有的分给门徒,门徒又分给众人,众人又彼此分开。所以凡与基督联合的人,必从他手中接受生命的粮食,也要分润给别人,基督的门徒是世人与基督间交通之指定的工具。 门徒听见了救主的吩咐说:“你们分给他们吃,”种种的难题,就在他们脑筋中发生了。他们问着说“我们要到四村去买食物吗?”但是基督却这样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把一切所有都拿来交给耶稣,可是耶稣并不叫他们自己吃,却叫他们给众人吃。食物在耶稣手中一倍一倍地增多,门徒把手伸到耶稣面前,总没有空空收回的。这一点点的储蓄,已够众人之需了。等到众人都吃饱了以后,门徒才得与耶稣同吃那天上赐的宝粮。 我们见了一般贫苦、愚陋、和遭难之人的缺少,心中常是多么难过,要自问道,“我们这一点微弱的力量和有限的资财,怎能供应这极大的需要呢?我们还是等着,让才干大些的人或者一个团体来担任这件事吧。”但是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你们应将所有的钱财、光阴、和才能,使用出来──把你们的麦饼交给耶稣。 你们所有的,也许不够使几千人饱足,但总可以使一个人吃饱。这一个人的粮食到了基督手里,就可以供给许多人了。要象门徒一样,把你们所有的拿出来,基督就必使你们所有的加倍起来。凡诚心实意依靠他的人,他必酬报他们。在表面上看去似乎是一点菲薄的食物 ,要成为极丰盛的筵席。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林后9: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