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返回首页
 
第48章 分迦南地为业
 哈门·艾伦       2019-04-03       1650

在伯和仑之役胜利之后,紧接着就是迦南南部的征服。“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约书亚一时杀败了这些王,并夺了他们的地;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为以色列争战。于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书10:40-43;11:)

这时候,巴勒斯坦北部的各族,听见以色列军所得的胜利,就大大恐慌起来了,所以他们订立盟约来攻击以色列人。为首的是米伦湖西的夏琐王耶宾。“这些王和他们的众军都出来。”这一支军队比以色列人过去在迦南地所遇到的军队强大多了,“人数多如海边的沙;并有许多马匹车辆。这诸王会合,来到米伦水边,一同安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于是又有一个鼓舞人的信息赐给约书亚说:“你不要因他们惧怕;明日这时,我必将他们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

约书亚在米伦水边突然攻击联军的阵地,把他们的军队全然击溃了。“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追赶他们,……将他们击杀,没有留下一个。”上帝不许以色列人使用迦南人所引以自豪的车辆和马匹。所以以色列人照着上帝的命令,焚烧了他们的车辆,砍断他们马的蹄筋,使之不再适用于战场之上。以色列人不可靠车,不可靠马,乃是要靠“耶和华他们上帝的名。”

迦南诸王的城邑,一座一座地都被约书亚攻取了,同盟诸王的大城夏琐也被焚烧了。战争继续了几年之久,结果约书亚征服了迦南。“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这时候迦南人的势力虽然已被击破,但以色列人还没有完全占领他们的地区。非利士人仍然占据着西边沿海一片肥沃的平原,在他们北边则是西顿人的地区。黎巴嫩也在西顿人手中;南边靠近埃及的一带地方,仍然为以色列人的仇敌所占领。

虽然如此,约书亚并不要继续从事战争。这位大领袖在卸下他作以色列人统帅之前,还要完成另一项任务。迦南全地,包括已经攻取的地区,与尚未制伏的部分,都要分给各支派为业。各支派的任务,是要完全制伏它自己的地区。如果百姓效忠上帝的话,他必要在他们面前赶出他们的仇敌;并且只要他们忠于他的约,他应许还要赐给他们更多的产业。

约书亚和大祭司以利亚撒,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一同担任分地的任务,而地区则由拈阄来确定。摩西曾亲自规定了迦南地的四界,到他们攻取这地的时候,就可分给各支派为业;而且他也曾从每一个支派中选出一个族长来从事分地的工作。利未支派既专任圣所的职务,就没有分到地土;只是在全地各区域中分给他们四十八座城,作为他们的产业。

在以色列人从事分地之前,迦勒同着他那一支派的首领前来,提出一个特别的请求。这时除了约书亚之外,迦勒在以色列人中年纪是最大的。从前去窥探应许之地的探子之中,只有迦勒和约书亚二人曾报告应许之地的好消息,并鼓励百姓奉耶和华的名上去攻取那地。现在迦勒向约书亚提起那时摩西为报答他的忠心所发的应许:“你脚所踏之地,定要归你和你的子孙,永远为业;因为你专心跟从耶和华我的上帝。”(书14:6-15)所以迦勒要求约书亚将希伯仑给他为业。从前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曾在此居住多年;而埋葬他们的麦比拉洞也在这里。希伯仑原是那骇人的亚衲族居住的中心,他们那可怕的雄姿曾经吓倒那些探子,并由于探子的报告,也挫折了全以色列人的锐气。这时,迦勒依靠上帝的能力,竟不求任何其他的地方,而拣选了希伯仑作他的产业。

他说道:“自从耶和华对摩西说这话的时候,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求你将耶和华那日应许我的这山地给我;那里有亚衲族人,并宽大坚固的城,你也曾听见了。或者耶和华照他所应许的与我同在,我就把他们赶出去。”犹大支派的首领都支持了这个要求。迦勒自己本来是从犹大支派之中,指定为参加分地工作的代表,所以他主动地找这些人和他一同来提出他的请求,以免有利用职权图谋私利的嫌疑。

他的请求立时蒙了应允。这巨人的堡垒再没有比交给他去攻取更为妥当的了。“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将希伯仑给他为业,”“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这时迦勒的信心,与当年作证反驳其他探子的恶言之时的信心是一样的。他曾相信上帝的应许,他必使他的子民得迦南地为业,在这一点上,他曾专心跟从了耶和华。他也曾与他的同胞一同在旷野中忍受长期飘流的苦楚,并与那一次犯罪的人共担他们的种种失望和重累;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发怨言,反而称颂上帝的慈怜,因为当他的众弟兄都被剪除的时候,上帝却在旷野保全了他的性命。在旷野飘流之时所遭遇的一切困难、危险和灾病之中,以及自从进入迦南以来在这些争战的年日之中,耶和华一直保全了他;现在他是八十多岁的人了,然而精神并没有衰败。他没有为自己要求一片已经攻取的土地,反而要求从前探子们认为无法征服的地方。他要靠着上帝的帮助,从那曾使以色列人信心动摇的巨人手中,夺过这个堡垒来。迦勒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并不是出于贪图虚荣或自高自大的欲望。这位英勇的老战士乃是要给百姓立一个尊荣上帝的模范,并鼓励各支派去攻取全地,就是他们祖宗所认为无法克服之地。

迦勒得了他四十年来所看中的产业,并靠着上帝与他同在他就“赶出亚衲族的三个族长。”(书15:14)他既然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得了这一片地业,可是,他的热心并没有减低;他没有就此安居享受他的产业,反而为国家的利益和上帝的荣耀勇往直前,再接再厉地去征讨敌人。那些怯懦和叛逆的人都已在旷野倒毙了;唯有忠义的探子吃到了以实各谷的葡萄。各人都按各人的信心得到赏赐。没有信心的人恰好碰到他们所惧怕的事。他们虽有上帝的应许,却说承受迦南地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们也就没有承受迦南。而那些信赖上帝的人一直没有注意他们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却多多仰望他们全能之主的力量,他们也就得以进入那美地。古代的先贤们都是“因着信,制服了敌国,……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那“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来11:33-34;约一5:4)

另有一个关于分地的请求,所表现的精神则与迦勒的精神大不相同。这是约瑟的子孙以法莲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所提出的。这些支派的人顾虑自己的人数众多,所以要求双份的地业。他们所分得的地方是迦南地最富饶的区域,包括沙仑的肥美平原;但是山谷中的许多主要城邑仍在迦南人手中,这两个支派的人想要避免征服他们地业的辛劳和危险,而希望在已经克服的区域中多得一分产业。以法莲原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大支派之一,也是约书亚所属的支派,所以该支派的人以为自然应得特别的看待。他们对约书亚说:“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但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书17:14-18)但他们这话不能使这刚直的领袖偏离严格的正义。

约书亚回答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他们的回答显明了他们埋怨的真正原因。他们缺少信心和勇气去赶出迦南人。他们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都有铁车。”

以色列的上帝曾立约赐能力给他的子民,如果以法莲人具有迦勒那样勇敢的信心,就没有什么仇敌能在他们面前站立得住。约书亚坚决地要应付他们想避免艰难危险的愿望,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约书亚这样就用他们自己的理由来反驳他们。他们既自称族大人多,他们就完全能打开自己的出路,正如他们的弟兄一样。他们既有上帝的帮助,就不必惧怕铁车了。

以前,吉甲曾为全国的大本营和会幕的所在地;但如今会幕要迁到一个选定了的固定地址,这就是以法莲支派所得之地当中的一个小城示罗。这城靠近巴勒斯坦的中心,一切支派都容易来到这里敬拜耶和华。而且这一带地区已经完全被制服了,所以来敬拜的人不至于受到骚扰。“以色列的全会众都聚集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里。”(书18:1-10)那些未曾得到地业的支派,在会幕迁离吉甲的时候,就跟着会幕在示罗的附近支搭他们的帐棚。这些支派留在这里,直至分散到各自的地业去的时候。

约柜留在示罗计有三百年之久,直到因以利家的罪,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示罗荒废的时候为止。以后约柜就一直没有回到这里的会幕里,最后,圣所的服务挪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中,而示罗也就失去其重要性了。那里只留下一堆废墟,标明建城遗迹而已。许久以后,耶和华用示罗的厄运,对耶路撒冷发了一个警告。他借着先知耶利米这样说:“你们且往示罗去,就是我先前立为我名的居所,察看我因这百姓以色列的罪恶,向那地所行的如何。……所以我要向这称为我名下,你们所依靠的殿,与我所赐给你们和你们列祖的地施行,照我从前向示罗所行的一样。”(耶7:12-14)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一切支派都已分到他们的业之后,约书亚才提出他的要求。对于他像对迦勒一样,上帝曾特别应许要赐给他产业;然而他并没有要求一个广大的区域,而只是要求一座城。他们“将约书亚所求的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书19:49-50)这城的名字叫做“亭拿西拉,”意思就是“剩下的一份。”这是一个永久的凭据,说明这一位征服者所有崇高的品格和无私的精神;他没有首先夺取胜利品,他一直等到他百姓中最小的一个已经得到地业之后,才提出他的要求。

在分给利未人的城邑中,要指定六座城,约旦河东岸和西岸各设三座,作为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去躲避。摩西曾吩咐以色列人设立这些逃城,说:“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在,可以作逃避报仇人的城,使误杀人的不至于死,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民35:11-12)这种出于慈爱的条例,在古时私人报仇的风俗流行的时候,乃是必要的;那时若有人被杀,他最近的亲属或后嗣就有责任去惩罚凶手。如果罪情是明显的,那就不必等待审判官的审问;报血仇的人可以追赶那犯人,无论在哪里追上他,就可以把他治死。耶和华认为当时还不宜于废除这种风俗;只是作了准备,使那些不是故意杀人的,可以有生命的保障。

这些逃城要散布全境,使各地到逃城的距离,都不要超过半天的路程。那通到各逃城的道路,要常加修筑,保持平坦;沿途要设置路标,用清楚明显的字体写上“逃城”字样,使逃命的人可以迅速地到达安全之所。无论何人——希伯来人,外人,或寄居的——都可得到逃城的保障。误杀人的固然不至轻易被杀,而故意杀人的仍不能逃避刑罚。因为逃到逃城的人,还要经过合法当局的公正审判,唯有确系非故意杀人的无辜者才能在逃城中保全性命。那故意杀人的,仍要交给报血仇的人。那些配得保护的人必须常住在逃城里,如果他擅自出城,而报血仇的人在城外遇见他,他就要抵罪,因为他不顾耶和华所定的条例。但在大祭司死后,一切住在逃城中的人就可以出去,回到他们所得为业之地而不怕遭害了。

在审问杀人案件的时候,被告也不能凭一个证人的见证而被定罪。虽然一切的情况证据对被告都非常不利,而耶和华的指示是:“无论谁故杀人,要凭几个见证人的口,把那故杀人的杀了,只是不可凭一个见证人的口叫人死。”(民35:30)那把这些指示传给摩西去晓谕以色列人的就是基督;当那大教师亲自在世上教训门徒怎样对待犯错误之人的时候,他重述了这教训。就是不可单凭一个人的见证宣告人无罪或有罪。一个人的见解和主张是不足以决定任何争论的。在这一切事上,总要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共同负责,“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太18:16)

如果杀人的人经过审问之后,已证明为有罪,则任何代价都不足以赎他不死。“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故杀人犯死罪的,你们不可收赎价代替他的命,他必被治死。”上帝又吩咐说:“就是逃到我的坛那里,也当捉去把他治死。”“若有在地上流人血的,非流那杀人者的血;那地就不得洁净。”(创9:6;出21:14;民35:31,33)为保持国家的安全和洁净起见,杀人的罪必须予以严厉的刑罚。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赐的,所以必须视为神圣,加以保护。

上帝为他古时的百姓所设立的逃城,预表他在基督里所准备的避难所。这同一位慈悲的救主在古时指定了那些属世的逃城,也曾借着流他自己的血,为干犯上帝律法的人预备了一个可靠的避难所,使他们可以逃避第二次的死。没有什么权力能从他手中把那些到他面前来求赦免的人夺去。“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罗8:1,34;来6:18)

那逃往逃城的人一点也不能耽搁。他要把家庭和业务完全抛诸脑后。也没有时间与亲友话别。他的性命真是千钧一发,他必须牺牲一切其他利益以求达到这唯一的目的,逃往安全之地。逃的人要忘记疲劳,不顾困难,不敢片时松缓他的脚步,直到进了逃城为止。

罪人若不在基督里找到一个藏身之处,是不免受永死之苦的。古时逃命的人若是优游疏忽,他那唯一逃生的机会就要失之交臂了;照样,人若耽延、冷淡,他的灵性也终必败亡。大仇敌撒但正在追踪每一个干犯上帝神圣律法之人,凡不感觉自己的危险,不肯认真寻求永久避难所的人,必要落在那毁灭者的手中而牺牲了。

住在逃城里的人无论何时走出城外,就是被委诸报血仇的人了。这样,就教训百姓,他们必须固守着无穷智慧之主所指定的安全之道。照样,罪人单单相信基督以求赦罪,那是不够的;他必须借着信心和顺从,住在基督里面。“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唯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来10:26-27)

以色列的迦得和流便两个支派,以及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在过约旦河之前承受了他们的产业。在畜牧的民族看来,基列巴珊宽广的高原和富饶的森林,是牧放羊群的广大牧场,在迦南地找不出这样惹人爱的地方,所以这两个半支派想要在此居住。他们曾应许供给带有武器的壮丁与他们的弟兄一同过约旦河,并与他们一同作战,直到他们也承受了他们的产业,这时,他们已忠心地履行了他们的诺言。当十个支派进入迦南时,四万“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都准备打仗,在耶和华面前过去,到耶利哥的平原,等候上阵。”(书4:12-13)他们几年以来,曾勇敢地与弟兄们并肩作战。如今时候到了,他们可以回到自己分得为业之地去了。他们既然与弟兄一同作战,所以与弟兄同分掠得之物;他们回去的时候带着“许多财物,许多牲畜,和金、银、铜、铁,并许多衣服。”(书22:)这一切,他们都要与那些同着家眷和牲畜留在河东的人均分。

如今他们要去住在离耶和华圣所很远的地方,但当约书亚看见他们分别的时候,心中甚是挂虑,知道他们必要遭遇何等厉害的试探,怕他们在孤立飘流的生活中,随从那住在他们边界的异族的风俗。

正当约书亚和其他领袖焦虑挂心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信息传来。说这两个半支派的人在约旦河边靠近以色列人神奇地过河之处,筑了一座高大的坛,形状与示罗的燔祭坛相似。上帝的律法禁止在圣所之外建立其他的敬拜,违者处以死刑。如果这一个坛真是要作为敬拜之用的话,则必须加以阻止,不然就必引诱百姓偏离纯正的信仰。

百姓的代表聚集在示罗,他们愤慨万分,想要立刻去攻打那些犯罪的人。后来由于比较持重之人的意见,他们决定先派一个代表团去,要那两个半支派的人说明他们这举动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选派十个首领,每支派一人,并派那在毗珥的事上以热心著名的非尼哈率领前往。

两个半支派的人,没有经过说明就贸然作出如此引起极大嫌疑的举动,确是犯了错误。代表们认为他们的弟兄当然是犯了罪,所以见面就严厉地谴责他们。代表们斥责他们背叛了耶和华,并告诉他们回忆以色列人从前与巴力毗珥联合,受到怎样的刑罚。非尼哈代表全以色列民向迦得和流便人说,如果他们不愿意住在没有祭坛献祭的地方,他就欢迎他们到河西去,与他们的弟兄分享产业和特权。

被谴责的人在他们的回答中,说明他们的坛并不是要作献祭之用,不过是作一个见证,说明虽然有约旦河把他们与弟兄们隔开,而他们依然与迦南地的弟兄有相同的信仰。他们害怕将来他们的子孙被排斥于会幕之外,在以色列中无分。于是这照着示罗耶和华的坛的样式所筑的坛,就可以证明筑坛的人也是敬拜永生上帝的。

代表们对这个解释非常欢喜,非常满意,就立刻回去把这信息报告那些差他们来的人。一切要打仗的思想都消除了,众人无不欢喜快乐,称颂上帝。

这时,迦得人和流便人在他们的坛上刻字,证明他们筑坛的宗旨;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上帝。”希望这样可以要免去将来的误会,也免去后人在坛上献祭的试探。

很小的误会往往足以造成极严重的困难,就是在那些动机最高尚的人中也是如此。而且因了没有礼貌和忍耐,往往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十个支派的人记得上帝怎样在亚干的事件上,谴责他们因为缺少警惕的心而没有发现他们中间的罪恶。所以这一次他们决意敏捷而认真的采取行动,可是他们想要避免第一次的错误,却走了相反的极端。他们未曾用有礼貌的询问来查明事实的真相,反而以非难和谴责对待他们的弟兄。如果迦得和流便人以同样的精神反唇相讥,结果必以兵戎相见。所以我们固然不可用淡漠的态度对待罪恶,但也应当避免严厉的谴责和无端的疑惑。

许多人虽然对别人给他们很轻的责怪也非常警觉,可是他们对自己以为是犯了错误之人的责备往往过于严厉。从来没有人能因受谴责和非难而矫正错行,许多人反而因此更远离了正路,并到了硬着心肠不肯折服的地步。唯有仁爱的精神和谦恭忍耐的态度,才能拯救犯错误的人,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流便人和他们的同伴所表现的智慧,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当他们诚实地设法谋求真信仰的利益时,他们倒被人误断,并受了严厉的谴责;然而他们没有表示愤慨。他们在没有为自己辩护之前,谦恭忍耐地听他们弟兄们的谴责,然后才详细说明自己的动机,并证明自己的无罪。这样,那一场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困难就和平的解决了。

明知自己有理的人,即使受了不实的斥责,也未尝不可表现镇定谦恭的精神。上帝深知一切被人误会和被人曲解的事,我们很可以把我们的问题交托在他的手中。他必为那些信靠他的人剖白,正如他查出亚干的罪一样。凡为基督的灵所激励的人,必具有那“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爱。

上帝的旨意,是要他的百姓之间存着合而为一和彼此相爱的精神。基督在被钉之前的祷告,求使他的门徒能合而为一,如同他与父合而为一一样,使世人能相信上帝差了他来。这一个最动人最奇妙的祷告,已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因为他祷告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约17:20)我们固然不可牺牲一点真理的原则,但我们应当经常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的地步。这就是我们作基督门徒的凭据。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使徒彼得劝勉教会说:“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前3:8-9)

本系列书籍目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请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