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根据:太3:13-17;可1:9-11;路3:21-22) 旷野的先知所传的信息和他奇异的宣言,传遍了加利利全地。风声所及,连最偏僻之处的农民和海滨的渔夫也都听到了,从这班淳朴、诚恳的人心中起了最真诚的回应。这消息在拿撒勒也传到了已故约瑟的木匠铺里。那里有一人领会了这呼召的意义,他的时候到了。他撇开平日的工作,辞别母亲,随着那些结队往约旦河去的乡民走了。 耶稣和施洗约翰原是姑表兄弟,而且降生的情况,也有某种亲密的关系,然而彼此却不相认。耶稣是在加利利的拿撒勒长大的,而约翰则在犹太的旷野成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他们过着隐秘的生活,彼此从没来往,这是天意,免得给人借口说他们曾同谋,互相支持彼此的身份。 约翰知道耶稣降生时的种种事迹。他听见过耶稣童年上耶路撒冷,在拉比学校中发生的事。他深知耶稣无罪的生活,而且相信他就是弥赛亚。不过,对这一点他没有确切的把握。这许多年来,耶稣一直默默无闻,又没对他的使命露出特别的凭据来。这就令人怀疑他究竟是否所应许的那一位?尽管如此,施洗约翰仍是抱着信心等候,相信到了上帝预定的时候,一切都必显明。他蒙启示,知道弥赛亚必在他手里受洗,那时必有征兆显明他的神性,这样,他就能将他告之于天下。 耶稣来受洗时,约翰就看出他有一种纯洁的品格,是在任何人身上都未见过的。连他所在之处的气氛,也是圣洁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在约旦河边聚集的人群中,约翰听见过各种犯罪作恶的悲惨故事,也遇见过许多被沉重罪担所压伤的人,却从未接触过有如此神圣影响的人。这一切都与约翰所受的关于弥赛亚的启示相符。然而他不敢应承耶稣的要求。因自己是个罪人,怎能为这无罪者施洗呢?再说,这本是承认需要洗除罪恶的礼,耶稣既无罪需悔,又何必受这礼呢? 耶稣要求受洗时,约翰退后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么?”耶稣用坚定而温和的威权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依着救主的话,领他到约旦河,把他浸在水中。耶稣“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上帝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耶稣受洗,并不是承认自己有罪。乃是将自己与罪人视同一体,取我们所应取的步骤,作我们所该作的事。他受洗之后所过受苦、恒切忍耐的生活,是留给我们的榜样。 耶稣从水里上来,就跪在岸上祈祷。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时代在他面前展开了,他现在已经登上更广大的舞台,开始他平生的斗争。他虽是和平之君,但他的降临却如刀出鞘。他来所要设立的国,与犹太人所希冀的恰好相反。他本是以色列一切礼节和制度的基础,却要被人视为这体制的敌人和破坏者。在西奈山宣布律法的是他,现在却要被定为犯法的。他来是要摧毁撒但的权势,却要被斥为别西卜。地上没有一人了解他,在他传道服务的生涯中仍得孤独行走。他的一生,母亲和弟兄都不明了他的使命。连门徒也不了解他。他虽住在永恒的光中与上帝原为一,但地上的生活必须在孤寂中度过。 既与我们同为一体,基督必须背负我们罪过与祸患的重担。无罪的主必须受罪的羞辱,喜爱和平的主必须与争斗相处,真理要同虚伪为伍,纯洁须与邪恶共居。罪恶、是非及其所导致的污秽情欲,都使基督的心灵受到剧烈的痛苦。 这条血路他必须独自行走;这副重担他必须只身背负。他放下自己的荣耀,接受了血肉之躯的软弱,这救赎世界的重任全落在他一人肩上。这一切他早已看到,早已觉察,然而他的宗旨却依然坚定不移。拯救这堕落的人类,全赖他的膀臂,他就伸手紧紧握住全能者慈爱的手。 救主倾心祈祷时,目光透进了天庭。他深知罪恶如何已使世人心肠刚硬,也知道要世人了解他的使命,接受救恩,又是何等的困难,他恳求天父赐他能力胜过他们的不信,斩断撒但加在他们身上的锁链,替他们战胜这破坏者。他求上帝赐下证据,表明他已在他儿子身上悦纳了人类。 天使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祈祷。他们极愿把允诺和安慰的信息带给他们所敬爱的统帅。但天父要亲自答应他儿子的恳求。他荣耀的光辉从宝座上直接闪耀出来。天开了,清丽无比的光彷佛鸽子——这适合那柔和谦卑者的象征,落在救主头上。 在约旦河边的广大群众中,除了约翰之外,没有几个人见到这从天而来的异象。然而上帝临格的严肃气氛,弥漫于会众之间。他们肃静地站在那里,凝视着基督。只见那永远环绕上帝宝座的光辉围着他全身。他那仰着的脸所反射的荣光,是他们从未在人的脸上见过的。从敞开的天空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上帝发出这样肯定的话,是要使所有目击者生出信心,也是要加强救主的力量去从事他的使命。尽管有罪恶世界的愆尤都压在基督的身上,尽管他屈身俯就人类,取了我们堕落的人性,天上的声音依然宣称他为永生上帝的儿子。 约翰看见耶稣跪着,含泪恳求父的嘉纳,就深受感动。当他看到上帝的荣光环绕着耶稣,又听见天上发出的声音,就认定这是上帝所应许的记号。他知道他所施洗的就是世界的救赎主。这时圣灵降到约翰身上,他就扬手指着耶稣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听见的人没有一个能领悟“上帝的羔羊”中几个字的重大意义——连说这话的人自己也不明白。古时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上,曾听儿子问:“父亲哪!……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父亲回答说:“我儿,上帝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创22:7-8)亚伯拉罕看出上帝所预备代替以撒的公山羊,就是那要为世人之罪而死的救主的预表。圣灵借着以赛亚也援用这个比喻来预言救主说:“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7)只是以色列民众不明白这一教训。其中多人看所献的祭物,像异教徒看他们的祭物一样——以为是用来讨好神明的礼物。上帝却要教导他们,那使他们与他和好的礼物,是出于上帝自己的爱。 那在约旦河边对耶稣所说的话——“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也是向全人类说的。上帝是以耶稣为我们的代表而向他说了这话。我们虽有许多罪恶和弱点,上帝并没有将我们当作废物丢弃。他使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悦纳。”(弗1:6)那降在基督身上的荣光是上帝爱我们的保证,使我们知道祈祷的力量——人的声音是怎样达到上帝耳中,我们的恳求是怎样蒙天庭应允的。地与天因罪而隔绝,断了交往,但耶稣使之重新与辉煌的天庭连接起来。他的爱既环绕着人类,又达到了高天。当我们求帮助抵挡试探时,那从敞开的天门照在救主身上的光辉,也必照在我们身上。那曾对耶稣说话的声音,也必向每个相信的人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上帝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一3:2)我们的救赎主已打开一条路,使罪情最重、最穷乏、最受压迫、最被轻视的人都能接近天父。人人都能在耶稣去为我们预备的地方有一个家。“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看哪!我在你们面前给你们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启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