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返回首页
 
第43章 消除种族的歧视
 哈门·艾伦       2019-04-03       1874

(本章根据:太15:21-28;可7:24-30)

耶稣和法利赛人辩论一番之后,就离开迦百农,经加利利往腓尼基边境的山地去了。从那里西望,能看见山下大平原上的两座古城,推罗和西顿。城里有异教的庙宇,壮丽的宫殿,繁忙的市场和泊满船只的海港。再望过去,是蔚蓝的地中海。福音的使者将来要渡过这茫茫的大海,把大喜的信息传到这世界大帝国的许多都市去。但时机尚未成熟。耶稣当前的工作是预备门徒担负他们的使命。他到这边境地区来,希望得到在伯赛大未能得到的休息。但这还不是他这次旅行唯一目的。

“有一个迦南妇人从那地方出来,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这地方的居民属于古迦南族。因为他们拜偶像,所以是被犹太人所鄙视和憎恶。现在来求耶稣的妇人,就属这一族的人。她是个异教徒,不能享受犹太人享有的权利。当时有许多犹太人杂居在腓尼基人之间,所以基督工作的消息已经传到这一带。那里有些人曾听过耶稣讲道,并亲眼见过他行奇事。这个妇人也听说过这位先知能医治各种疾病。当她听人讲说耶稣的大能时,心里不禁生出了希望。她为母爱所驱使,决心求耶稣医治她女儿的病。她曾向邪神求告,并未见效;故她心里不时有疑问:这位犹太的教师能为我作什么呢?但她听说耶稣确能医治各种疾病;而且凡向他求助的,不论贫富,他都一视同仁。于是她决不放过这唯一希望。

基督明白这妇人的境况,知道她渴望见他,故特意置身于她来的路上。透过解除她的忧患,他就能将他想给人的教训作个活的说明。他把门徒带到这一带,就是为此:要他们看看,以色列邻近地带的城乡中愚昧无知的状况。那曾有很多机会明白真理的以色列民,不知道周围人群的需要,也不出力帮助在黑暗里的生灵。犹太人的骄傲造成的隔墙,使门徒也不同情异邦人。这种族的歧视必须消除。

基督没有立刻应允妇人的要求。他照犹太人的习俗来对待这被歧视民族的代表。耶稣要门徒先从他待妇人的态度上,看出犹太人在同样情形之下的冷酷无情作风;再从他以后应允妇人的请求上,体会到耶稣要他们对这种苦恼的人所应表示的仁慈。

耶稣虽然没有答复,但妇人并没有失去信心。耶稣像没有听见她的呼求似地,只管向前走。她却跟在后面不断地恳求。门徒因她缠绕不休很是厌烦,就请耶稣打发她走开。他们看见夫子对她漠不关心,就以为犹太人对迦南人的歧视也是耶稣所赞许的。但妇人所求的乃是慈怜的救主。耶稣回答门徒的要求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听起来这似乎符合犹太人的成见,其实它含有谴责门徒的意思。他们后来才明白,这是提醒他们他常告诉他们的话——他到世上来,就是为了拯救凡愿意接受他的人。

那妇人的恳求却越发诚恳了,她俯伏在耶稣脚前说:“主啊,帮助我!”耶稣显然仍在照犹太人冷酷的偏见拒绝她的恳求,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就是说,上帝赐给他所眷爱的子民的恩泽,浪费在与以色列无关的外人身上,是不合适的。对于一个心不恳切的请求者,耶稣的这种回答,很能让人灰心失望。那妇人看出她的机会来了,她晓得耶稣表面上虽在拒绝,但内心的慈悲却隐藏不住。便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家里的儿女固然在父亲的桌上吃饭,但狗也不至于挨饿呀。狗可以吃那桌上掉下来的碎渣儿。以色列人既能得到许多福惠,难道没有一点恩惠赐给她吗?她被视为一条狗,岂不能像狗一样,从主的丰盛中求得一点碎渣儿吗?

当时耶稣刚离开他工作的地点,因文士和法利赛人要寻索他的命。他们心怀不平,口吐怨言,表示不信和狠毒,拒绝那白白赐给他们的救恩。到了这里,基督在被轻视的民族中遇见个不幸的妇人。她不曾受到上帝真道之光的恩照,她却立时接受基督神圣的感化,笃信他能应允她的要求。她乞求主人的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只要能享受到狗的待遇,她情愿被看作为一条狗。她没有民族或宗教的偏见,没有骄傲来影响她的行动,她当即承认耶稣为救赎主,并相信他能成全她一切所求的。

救主满意了。他试验了这妇人对他的信心。耶稣在待她的事上表明:这曾被视为在以色列国之外的贱民,不再是外人,而是上帝家里的儿女了。既是儿女,就有权享受父亲的恩惠。于是基督答应她的请求,结束了给门徒上的这门课。他以怜恤和慈爱的神色转身对妇人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起,她的女儿就好了。鬼也不再缠她了。她回去,认耶稣为救主,并因她的恳求蒙允而欢喜。

这是耶稣在这次旅程中所行的唯一神迹。他到推罗、西顿边境来,也就是为了要行这一件神迹。他要解除那妇人的痛苦,同时也要借着向一个被鄙视之民族的妇人施恩,给门徒留下一个榜样,以便将来他不与他们同在时,帮助他们。他要引导他们除去犹太人的排外心理,而乐意为外族人民服务。

耶稣很早就希望把历代以来所隐藏的真理奥秘阐明出来,就是外邦人要与犹太人同为后嗣,并“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蒙应许,”(弗3-6)但这个真理,门徒不易领受,故此他们神圣的教师再三突出这个教训:他使迦百农百夫长的信心得到报赏,并传福音给叙加的居民。这些事表明他不赞同犹太人的排外作风。但撒玛利亚人毕竟对上帝还有一点认识;而百夫长曾优待过以色列人;现在耶稣使门徒接触到一个信邪教的人。依门徒看来,在她同族中,她不比任何人更有受耶稣恩待的理由,耶稣就用她作样板,让门徒知道应如何对待这样的人。门徒曾认为耶稣施恩太随便了。而耶稣就是要说明他的爱是不限于哪个民族或国家的。

“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耶稣的这句话是真理,而在对那迦南妇人所行的事上,他正是在执行他的使命。这妇人正是以色列人所当救的一只迷羊。基督所作的,本来是上帝赋予以色列人,而被他们疏忽了的工作。

这件事,使门徒更清楚地认识到那摆在他们面前的外邦人的工作。他们看出,在犹太地以外,有广大的工作园地。并看到有众多人背负着不为本国蒙而者所知悉的忧患。门徒素来所鄙视的外邦人中,有许多渴望获得大医师帮助的人,他们极渴慕上帝所给予犹太人的丰富的真理之光。

后来,因门徒宣称耶稣为世界的救主,犹太人就更坚决地反对他们。及至耶稣的死,把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隔墙拆除后,这教训和其它说明福音工作不受风俗或国界限制的教训,在指导基督代表们的工作上都发挥强大的影响力。

救主这次腓尼基之行,以及他在那里所行的神迹,还有更远大的宗旨。他行这神迹,不仅是为了那苦恼的妇人,也不是专为他的门徒和一般得他们帮助的人,而是“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一千九百多年前使人远离基督的势力,今天仍在活动。那时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造成隔墙的精神,现今依然存在。骄傲和偏见筑起坚固的壁垒,把不同阶层的人隔开了。基督和他的使命被人曲解,以致许多人觉得自己简直被关在福音的恩门之外。但愿他们不要以为自己是被关在基督以外,因世人或撒但制造的任何屏障,没有不能被信心攻破的。

那腓尼基妇人抱着信心,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所堆积的障碍猛扑过去。她不气馁,不怀疑,一心信靠救主的爱。基督要我们也像她这样笃信不疑。救恩的福惠是赐给每一个人的。借着福音在基督里所应许的福,若不是人自己不想要,就没有什么能拦阻人来分享的。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等级是上帝所憎恨的。任何此类人为的划分,他都不承认。在他眼中,人人的生命都一样可贵。“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徒17:26-27)不分年龄、级别、国籍或宗教方面的特权,人人都被请到他那里得生命。“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并没有分别。”(罗10:11-12)“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加3:28),“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而造”(箴22:2)。“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10:12-13)

本系列书籍目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请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