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返回首页
 
第19章 在雅各井旁
 哈门·艾伦       2019-04-03       2010

(本章根据:约4:1-42)

耶稣往加利利去,路过撒玛利亚。约在正午,他到了美丽的示剑谷,雅各井就在谷口。耶稣因行路疲乏,就坐在井旁休息。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是彼此痛恨的世仇,他们尽可能避免一切来往。在万不得已时与撒玛利亚人的交易,在拉比们看来还算是合法的;但与他们作社交来往则是万万不可的。犹太人决不向撒玛利亚人借贷,也决不领受他们的款待,就是一口食物、一杯凉水也不接受。门徒去购买食物,是合乎本国风俗的,他们并没有越过这个范围。若是说向撒玛利亚人求一点恩惠,或是用任何方式去帮助他们,耶稣的门徒可是连想也没有想过。

耶稣坐在井旁,又饥又渴,疲惫不堪。他们从早晨开始已走了很多路,现在又是正午,烈日当头,热得人喘不过气来。眼前虽有沁人的凉水,但因为他一无绳子,二无水罐,而井口又深,只能望水兴叹,更觉焦渴难耐了。耶稣既与人同命,就只好等人来打水了。

这时来了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将水瓶打满了水,好像根本没看见他似的。当她正要转身走开时,耶稣就向她讨口水喝。这样的请求没有一个东方人会拒绝的。在近东地方,水被称为“上帝的恩赐”,给干渴的行人喝水,算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住在沙漠地的阿拉伯人,为了尽到这种义务是不辞劳苦的。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的仇恨,竟阻止了那妇人主动地为耶稣作这件善事,然而救主正想寻找启发这一颗心的方法,于是他用一种由神圣之爱而生的机智,向她求助,而不说要帮助她。若是说要帮助她,或许会被她拒绝,但信任能引起信任。天上的君王竟来到这被人唾弃的妇人面前,求她帮助。海洋是他造,深渊的水是他管,地上的泉源河泽都是他开的;但现在他疲乏了,在雅各井旁休息,甚至为一口水也要依靠一个陌生人的善心。

妇人看出耶稣是犹太人。在诧异之中,竟忘了答应他的要求,却要问个明白,她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

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上帝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你希奇我怎么会要你行这么小的一个方便,从我们脚下的井里打一口水给我喝,可是你若求我,我必早将永生的水赐给你了。

妇人不懂基督的话,但她感觉其中含有严肃的意义。她那轻松闲散的态度开始改变了。她以为耶稣所说的活水,是指眼前的井,就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先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她看见跟前的是个旅途劳顿、风尘满面、干渴的行人,心里将耶稣与那受人尊敬的先祖雅各相比,认为没有别的井能比得上祖先留下的这口井,她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她向后看到列祖,向前瞻望弥赛亚的来临,而列祖所指望的弥赛亚本人就在身边,她竟不认识他。这样的人,现代真不知有多少啊!活水的源头就在身边,而他们竟想到遥远的地方寻找生命之泉。“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6-9)

耶稣没有立即回答关于自己的问题,而是诚恳郑重地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那到属世的水泉来解渴的人,喝了还会再渴。无论何地,人总得不到满足。他们渴望获得能供应心灵需要的东西,而只有一位能满足这种需求。基督就是世界的需要,是“万国所羡慕的”(该2:7)。唯有他所赐的神恩像活水一般,能净化、振奋并滋润心灵。

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单喝一口生命水就能使人受用无穷。人若尝过基督之爱的滋味,必渴望不停地享有,而别无他求。世间的荣华富贵和安乐享受,都不足以动心。心中恒切呼求的就是:“更需我主!”那向人心指出其需要的主,正等着满足人心灵的饥渴。一切属世的资源和依靠都必败落。水库将要枯竭,池塘也必干涸;唯我们的救赎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我们尽可以喝了再喝,随时都有新鲜的供应。心中若有基督居住,里面就必流出幸福的泉源——“直到永生”;就能从这泉源取得力量和恩惠,来应付一切的需要。

耶稣一提到活水,妇人就希奇地望着他。耶稣已经引起她的兴趣,唤起了她对主所说的恩赐的期望。她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

现在耶稣将话题突然改变了。妇人在领受他所极愿赐下的恩典之前,必须先承认自己的罪,并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耶稣对她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她以为这样说,就可避免回答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救主接着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

妇人发抖了。一只神秘的手正在翻阅她一生的历史,把她想永远隐藏的秘密都揭出来了。这洞察她平生秘密的是谁呢?她心中又想起永生和将来的审判,到那时,一切隐藏的事都要显明出来。这样一想,她的良心就觉悟过来了。

妇人无法隐瞒,只想回避这不受欢迎的问题,便极恭敬地说道:“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她想镇抚良心的自责,于是就将话题转到宗教上去。如果这人是先知,他必能在一个多年争论的问题上给她一定的指示。

耶稣耐心地让她转移话题。同时等待机会,再用真理打动她的心。妇人说:“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基利心山正好在望。山上的殿已毁坏,只留有祭坛。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争论的焦点,就是这礼拜的地方。撒玛利亚人的祖先,有些本来是以色列人。但因为他们犯了罪,耶和华就让他们被拜偶像的国家征服。从此他们就与拜偶像的人混杂起来。经过多年,邪教的风化渐渐地玷污了他们原有的宗教。他们固然说,偶像不过是帮助他们想起永生的上帝,宇宙的主宰,结果还是拜起了雕刻的偶像。

在以斯拉时期重建耶路撒冷圣殿的时候,撒玛利亚人想与犹太人一同建造,犹太人却不肯给他们这个特权。于是两民族之间就产生了深仇大恨。撒玛利亚人为了争一口气,便在基利心山上也造了一座殿。他们在那里依照摩西的仪式礼拜上帝,却没有完全丢弃偶像。后来灾祸接踵而来,他们的殿被敌人拆毁,他们似乎落在了咒诅之下。然而,他们依然执著于他们的遗传和礼拜的形式,不愿承认耶路撒冷的圣殿为上帝的居所,也不肯承认犹太人的宗教比他们的优越。

耶稣回答这个妇人说:“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耶稣已经表示,自己并没有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的成见。现在他要设法打破这撒玛利亚人对犹太人的偏见。他一方面指出:撒玛利亚人的信仰已受到拜偶像习惯的腐蚀;一方面又宣称:救赎的伟大真理曾交托犹太人,并且弥赛亚是从他们中间出来的。在《圣经》中,犹太人已蒙启示,深知上帝的品德和政权的原则。耶稣把自己列在犹太人中,又声明上帝已将有关自己的知识赐给他们。

耶稣要将这个妇人的思想从虚浮的形式和争论的问题上提高一步,他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这里耶稣对撒玛利亚的妇人宣布了他曾显明与尼哥底母的那一真理:“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人与上天交通,不在乎找到一座圣山,或是一所圣殿。宗教不限于外表的形式和礼节。唯有从上帝来的宗教能引人归向上帝。我们若要正确地侍奉上帝,就必须由圣灵而生。这才足以清洁我们的心,更新我们的灵,并赐我们新的能力来认识上帝,热爱上帝;使我们生发顺从上帝一切要求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敬拜,是圣灵运行的结果。每一诚恳的祈祷,都出于圣灵的感动,这种祈祷才是上帝所悦纳的。哪里有人寻求上帝,那里就显明有圣灵在运行,上帝也要向这人显示自己。原来上帝正在寻找这样敬拜他的人。他等待着要接纳他们,使他们成为他的儿女。

当妇人同耶稣这样谈话时,她深为主的话语所感动。她未在本地祭司或犹太人口中听到过这样的言论。过去的生活既展开在面前,她就感觉到自己迫切的需要。她感到自己心灵上的干渴决不是叙加井里的水所能满足的。她从未碰到过什么事能使她如此觉察到自己更高的需要。耶稣已使她深信他洞察她生平的秘密;而同时她又觉得耶稣是一位怜恤她、爱护她的朋友。虽然耶稣纯洁的圣颜已使她自知有罪,但耶稣并没说什么谴责的话,反将他那足以更新心灵的恩典告诉了她。妇人对耶稣的品德有了一点认识,于是暗自问道:这莫非就是人们所长久盼望的弥赛亚吗?她对他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回答她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妇人听了这话,信心勃然而生。她就接受了这从神圣教师口中发出的奇妙宣告。

这妇人的心敏于领悟,她已能领受最崇高的启示。因为她对《圣经》有了兴趣,而且圣灵也已使她的心有了准备,好接受更多的真光。她曾研究过旧约圣经中的应许:“耶和华你的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18:15)她极愿明白这一段预言的意义。这时真光已射入她心中。生命之水,就是基督要赐给每个干渴之人的属灵生命,已经开始在她心中流淌了。上帝的灵在她心里运行。

基督向这妇人所作的明白的叙述,是不能对那些自以为义的犹太人说的。与犹太人讲话时,基督就谨慎得多了。但他保守着不告诉犹太人,以及后来嘱咐门徒严守秘密的事,却向这妇人指明了。耶稣看出她必能善用她的知识,引领别人来分享他的恩典。

门徒买食物回来,见他们的夫子同那妇人谈话,就很希奇。他还没有喝那才打出来的凉水,也没停止谈话,来吃门徒所带来的食物。妇人走了之后,门徒请耶稣来吃。可是他一声不响地在那里深思默想。他的脸上闪着光亮,他们就不敢打扰他与上天的交通了。但他们知道耶稣已困乏疲倦,必须尽责去提醒他注意肉体的需要。耶稣感激他们出于爱心的关怀,就对他们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门徒不明白有谁拿了食物来给他吃。耶稣便解释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耶稣因为自己的话已唤醒妇人的良心,就不胜欢喜。他看见妇人喝了生命的水,自己的饥渴就得到了满足。救主离开天家来执行的使命所有的这点成就,增强了他工作的能力,使他超脱了肉体的需要。在他看来,为饥渴慕道的人服务,比自己吃喝更为愉快,这对他是一种安慰,一种鼓舞。行善是他心灵的生命。

我们的救赎主渴望有人承认他,渴望他用自己血的重价买来的人向他表示同情和敬爱。他以说不出来的心愿,切望他们到他那里来得生命。就像母亲迫切地要看到自己的小宝贝以微笑来认识她,表明智力的萌发。我们的主也等待着人向他表示感恩之爱,来显明属灵的生命已在心中萌动。

妇人听了基督的话,心中充满了喜乐,这奇妙的启示压倒一切。于是她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将这消息传给别人。耶稣知道她为什么而去。妇人把水罐留下,足以显明基督的话所起的效果。妇人的心灵热望得到活水,所以忘记了到井旁来的目的。她原来打算要给救主水喝的,但一时忘记了他的干渴。她心中盈溢着喜乐,急忙去把自己所得的宝贵真光传给别人。

她对城里的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她的话打动了众人的心。她脸上显出新的神态,容貌完全改变了。众人都想要见耶稣,“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耶稣仍坐在井旁。他举目四望,看着田间的庄稼一片嫩绿,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他指着这一片自然景色,以此为比喻,对门徒说:“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他正说这话时,把目光转移到许多到井旁来的人身上。地里的庄稼还有四个月才可以收割,但是眼前有一种庄稼已经成熟,正等待收割的人呢。

他又说:“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俗语说:‘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基督在这里指出领受福音的人,对上帝所应尽的神圣义务。他们应做他活的器皿。他要他们每个人为他服务。无论是撒种,是收割,我们都是为上帝作工。这人撒种,那人收割,撒种的和收割的都得工价,都因劳苦所得的报酬一同快乐。

耶稣对门徒说:“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劳苦的;别人劳苦,你们享受他们所劳苦的。”救主说这话,是预先看到五旬节大收获的情景。门徒不当以为这是自己努力的效果。他们是在享受别人劳苦的果实。自从亚当堕落以来,基督常将他真道的种子交给他所选召的仆人,叫他们去撒在人心里。同时,有一种无形的媒介,就是一种全能的力量,也曾无声无息而有效地在运行着,使庄稼成熟。上帝赐下他恩典的阳光和雨露,使真理的种子得到滋润和营养。如今基督将要用自己的血加以浇灌。他的门徒有特权与上帝同工,与基督和古时的圣先知共同努力。及至五旬节圣灵降下,有成千的人在一日之内悔改。这就是基督所撒之种的效果,是他工作的收获。

耶稣在井旁向妇人所讲的话,就是撒下的好种子,其收获是何等迅速啊!撒玛利亚人来听耶稣的话,就相信了他。他们在井旁将他围住,连连发问、请教,并热切地听他解答许多以前他们所不明白的事。他们一边听,心中的疑团就一边开始消释了。他们好像一群在黑暗中的人,忽然看见一线光明,就急起直追,从此得见天日。不过他们觉得,这短短的一次谈话,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极想多听,并希望亲戚朋友也能聆听这位神圣教师的训言。所以他们就请他进城去,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耶稣就在撒玛利亚住了两天,信他的人就更多了。

法利赛人藐视耶稣的朴素。他们不顾他行过的奇事,还要他再行神迹来证明他是上帝的儿子。但撒玛利亚人并不要看什么神迹。耶稣也没有行什么奇事,不过在井旁揭开一个妇人平生的秘密而已,但许多人居然接受了他。他们得到新的喜乐,就对那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撒玛利亚人相信弥赛亚来,不仅是要作犹太人的救赎主,也要作普天下的救赎主。圣灵借着摩西,曾预言他为上帝所差来的先知;借着雅各,曾宣布万民都必归顺他;借着亚伯拉罕,曾指明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撒玛利亚人以这些《圣经》的话为信仰弥赛亚的根据。犹太人误解了摩西以后诸先知的预言,将基督第二次降临的荣耀,曲解为他第一次降世的景象,这就使撒玛利亚人仅相信摩西五经,而舍弃了其它经卷。但救主既推翻这些虚构的解释,许多撒玛利亚人就接受了摩西以后的众先知的预言和基督自己对上帝之国所说的话。

这时耶稣已开始拆毁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而向普世宣布救恩了。他虽是犹太人,却毫无顾虑地同撒玛利亚人来往,置本国法利赛教派的陋习于不顾。他不顾他们的成见,去接受这被歧视之民族的款待。他住在他们家里,与他们一同坐席——吃他们的手做好并摆上的食物——在他们的街市上教训人,用最和善的态度和礼貌待他们。

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有一道矮墙,将外院和圣所的其他部分隔开。墙上用各国的文字写着:“非犹太人,不许越过此界。”若是外邦人擅敢进入内院,就是玷污了圣殿,必须以性命抵罪。可是耶稣身为圣殿及其礼节的创始者,竟以人的同情之心为纽带,来吸引外邦人归向自己,并将犹太人所拒绝的救恩赐给他们。

耶稣的门徒仍在犹太人偏见的影响之下,所以耶稣这次在撒玛利亚逗留,也是有意要使他的门徒得益。他们以为要忠爱本国,就应该恨撒玛利亚人。他们希奇耶稣的行为,而又不能不依从他的榜样。所以在撒玛利亚作客的两天,他们为了效忠耶稣,就抑制自己的成见,但心里还是觉得别扭。要将藐视化为怜爱,仇恨变成同情,他们很难学会。但到主升天之后,他们就从他的教训中看出新的意义来。五旬节圣灵下降之后,他们就想起了救主对待被藐视的外邦人的眼神、话语,及尊重、慈祥的态度。所以彼得在撒玛利亚传道时,也在工作中表现这同样的精神。约翰被请到以弗所和士每拿去时,也回忆到在示剑谷的经历,并且对这位神圣的教师满心感激,因为他早已预见门徒所要应付的难处,而亲自树立了榜样来帮助他们。

救主从前怎样将活水赐给撒玛利亚的妇人,如今他仍在这样做。那些自命为跟从耶稣的人,或许要藐视或躲开被厌弃的人,但耶稣对世人的爱,绝不以家世、国籍或生活环境为转移。每个人,不论他的罪如何沉重,耶稣总要对他说:“你若早求我,我就必早给了你活水。”

福音的邀请不可缩小范围,而仅仅传给我们所认为信了道就能尊荣我们的少数经过挑选的人。这信息必须传给万民。无论何处,只要有人肯敞开心门迎接真理,基督就要立时教导他们,将天父显给他们看,又使他们明白:怎样敬拜才是那位鉴察人心之主所悦纳的。对这样的人他不用比喻,却要像对井旁的妇人一样,直接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耶稣坐在雅各的井旁休息时,他才从犹太地来。在那里他的工作并没有多少成效。祭司和拉比们都弃绝了他,甚至连一些自称为他门徒的人,也未能认出他神圣的身份。如今他虽然困乏疲倦,可是他并不错过机会,同一个与以色列无关,而且公然犯罪的外邦妇女谈话。

救主平时不等候群众聚集,往往只有几个人围着他时,他就开始教训他们。路过的人就会一个一个地停下来听他,结果有成群的人听了上帝借这位天上差来的教师所说的话而惊讶不已。所以凡为基督工作的人,不应感到对几个人谈道,不如像对多人讲道那么热诚。虽然只有一个人在听,谁能说,这信息的影响会有多远大呢?救主在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身上所下的工夫,连门徒也以为太不值得。但耶稣向她谆谆训导,居然比向君王、谋士或大祭司讲话更为恳切,更为动听。信他赐给这妇人的教训,已由多人反复讲说,直到地极。

撒玛利亚的妇人一找到救主,立刻就带别人到他面前来。可见她传道的工作比耶稣自己的门徒更有成效。门徒看不出撒玛利亚是有什么希望的布道区。他们只想到将来要做的大事;却没有见到眼前就有可以收割的庄稼。但现在藉着他们所轻视的妇人,合城的人都被领来听救主的教训了。这妇人已立刻将真光传给了她的同胞。

这个妇人代表着一个在基督里有实际信心而作工的人。每一个真基督徒都是在上帝的国里出生的传道人。凡饮过活水的人,自己便成了生命的泉源。受者变为施者。基督的恩典在人心里,像沙漠中的甘泉,涌出滋润万人,使一切将要沉沦的人都渴望喝到。

本系列书籍目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请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