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根据:太:23;可12:41-44;路20:45-47;21:1-4) 基督最后一天在圣殿里教训人时,聚集在耶路撒冷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来了。众人拥挤在圣殿的院子里,注意着那在进行中的辩论。他们都急切地想抓住基督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在那里站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加利利人,他没有属世的尊荣,也没有王室的徽号。围在他周围的是服装华丽的祭司,穿长袍佩徽章的官长和手拿书卷,咬文嚼字的文士。耶稣以君王的威仪镇静地立在他们面前。他赋有上天的权威,毫不畏缩地看着那些拒绝并轻视他教训,又迫不及待地想杀害他的仇敌。他们成群地来攻击他,但是他们过去所有用来陷害他,定他罪的阴谋都成了泡影。一次次的挑战,他都应付自如;他提出的纯正光明的真理,与祭司和法利赛人的黑暗与谬误,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把这些领袖们的实际状况和他们顽固不化的作风所必有的报应,都摆在他们面前。他已如实地警告了他们。但基督还要进行另一种工作。他要达成另一个目的。 众人对基督和他工作的兴趣一直有增无减。他们固然深为他的教训所感动,但也有大惑不解之处。因他们一向敬重祭司、拉比们的智能和他们表面的虔诚。在一切有关宗教的问题上,百姓们总是绝对地服从他们的权威。现在众人看见这些人竟在设法破坏耶稣的信誉,而这位教师的德行和知识在敌人的一次次袭击下却愈加光明。他们看见祭司和长老们愁眉不展,脸拉得长长的,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耶稣的教训既如此清晰简明,而官长们却不肯相信,使他们实难理解。因此,他们不知道自己应取什么态度。他们素常顺从官长的指导,所以这时他们切切地注意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基督所讲的比喻,目的在于警告官长们,同时也是在教导凡愿意受教的百姓。但是他还需要讲得更明白一些,因为百姓还在尊重遗传,并盲目地相信那腐败的祭司制度,以致他们被奴化了。这些锁链必须砸断;祭司、官长和法利赛人的真面目,必须更彻底地曝光。 耶稣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文士和法利赛人,称自己赋有与摩西同等的神权。他们以律法的解释者、民众的审判者自居。因此,就要百姓绝对地尊敬并顺从他们。耶稣吩咐他的听众,要遵行拉比们按着律法所教导他们的,却不要效法他们的榜样,因为他们并不实行自己的教训。 他们的教训有很多是与圣经不符的。耶稣说:“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法利赛人根据他们的遗传规定了无数的条文,并无理地限制个人的自由。他们曲解律法的某些部分,强令百姓遵行,而他们自己却私下置之不理,甚至当要为己所用时,他们就宣称自己可以例外。 显扬自己的虔诚,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的。为达此目的,他们就无所谓什么神圣不神圣了。关于上帝的诫命,上帝曾对摩西说:“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申6:8)这些话具有深远的意义。当默想并实行上帝的话时,整个人生将会更高尚。在施行公义和怜悯的作为上,人手必如印章一样,显明上帝律法的原则。他必摆手不行贿赂、腐败和欺骗的事。他必积极地作仁爱和慈怜的事。他的眼睛既望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就必看得更清楚更正确。他脸上的表情和眉宇间的神色,都将证明,一个热爱并尊重上帝训诲之人的无瑕无疵的品格。但是基督时代的犹太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切。上帝给摩西的吩咐被曲解为必须将经文佩戴在身。于是他们就照这话把经文写在一条条羊皮上,用引人注目的款式佩戴在头上和手腕上;但上帝的律法并没有因此而更深刻地印在他们的心版上。这些装饰不过是引人注意的徽号。他们想这样就能使佩戴者有敬虔的气派,好得民众的敬重。耶稣给了这金玉其外的虚饰当头一棒,说: “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穗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救主用这样明白的话,揭穿了那总想取得地位和权势的自私的野心。外表伪装谦卑,内心却充满了贪婪和嫉妒。人被请赴席时,宾客的座位是依其身份排列的,被请上坐者得享最优款待和特别尊敬。法利赛人总是设法得到这种尊敬。耶稣则斥责这种作法。 他也责备贪图“拉比”或师尊称呼的虚荣心。他明说,除了基督,任何人都不配受这种称呼。祭司、文士、官长,以及一切解释律法、执行律法的人,都是弟兄,都是同一位天父的儿女。耶稣要将这重要的教训铭刻在众人心中,不可给人以任何尊称,以表明他有权控制人们的良心或信仰。 如果基督今日在地上,环绕他周围的是那些称为“可敬畏的”或“最可敬畏的”人,(译者按:英美基督教界惯用“可敬畏的”Reverend和“最可敬畏的”Right Reverend作为牧师和主教的尊称。而该字在英文圣经中是用来形容上帝的名字的。见诗111:9)他岂不要重述当日的话:你们“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吗?圣经宣布上帝的“名圣而可畏”(诗111:9),世界上谁能当得起这个称呼呢?这尊称所意味着的智慧和公义,一个渺小的人能表现出多少呢?有多少僭越这种称呼的人,却正对上帝的圣名和他的品德作不忠实的表现啊!在崇高圣洁职任的锦衣之下,常隐藏着多少庸俗的野心、独裁的专制和卑劣的罪恶啊!救主继续说: “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基督曾一再教训人说,真正的伟大是根据人的道德水准来衡量的。在上天的衡度中,人格的伟大在于为谋求同胞的幸福而生活,在于作仁爱和怜悯的工作。荣耀之君基督,做过堕落的人类的仆人。(见路22:27) 耶稣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祭司和律法师曲解圣经,使许多人的心眼昏花。如果不是这样,这些人自然会得到有关基督之国的知识,和真圣洁所必需的内在的神圣生命。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法利赛人在民间有很大的势力,他们就藉此来谋取私利。他们获得虔诚寡妇的信任之后,向她们说,奉献财产作宗教用途是她们当尽的本分。既得了她们财产的管理权之后,这些老奸巨滑的伪君子就拿它来肥自己的私囊。他们在众人面前作很长的祷告,大大夸张自己的虔诚来掩饰他们不诚实的行为。基督说,这种假冒为善必使他们受更重的刑罚。这同样的斥责也要临到现代许多自夸敬虔者身上。他们的人生被自私和贪婪所玷污,而他们用一件似乎纯洁的外衣,将这一切都遮盖起来了。他们能欺骗世人于一时,但不能欺骗上帝。上帝洞察各人心中的意念,并要按各人的行为施行审判。 基督毫不留情地痛斥一切弊端,但也避免削减人当尽的义务。他谴责勒索并盗用寡妇所献礼物的自私行为,同时也褒扬那投两个小钱于上帝银库里的寡妇。虽然有人妄用捐款,但这并不能使奉献的人不蒙上帝赐福。 耶稣坐在设奉献箱的院子里,看着众人投钱入库。有许多财主带着大量的钱币,以炫耀的态度投入箱内。耶稣看着他们就发愁,对他们大量的捐献并不发表什么意见。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穷寡妇踌躇地前来,像怕人看见似的,耶稣的脸上便露出了愉快的神色。当那些富足和傲慢的人上来投入他们的捐款时,寡妇倒退了几步,很难鼓起勇气走上前去。然而她渴望为她所爱的圣工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她看着手中的礼物,与周围那些人的捐款相比,真是微乎其微,但这是她的全部资财。她守候机会,匆匆地投了两个小钱,急忙转身就走。但是这样作的时候,她看见耶稣正定睛望着她。 救主叫门徒到跟前来,请他们注意这寡妇的贫穷。于是那寡妇听见他称赞的话道:“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当寡妇感到自己所作的得到了理解和赏识时,她欢喜得热泪盈眶,不胜激动。许多人劝她把这一点钱留为己用,况且这一点钱放在养尊处优的祭司手中,与许多投入银库的大量捐款混在一起,根本连影子也难看见。但耶稣明白她的动机。这妇人相信,圣殿的礼是上帝指定的,所以极愿尽她的力量来维持。她已经尽了她的力所能及的,所以这件事要世世代代作为她的纪念,并在来生作她永远的喜乐。她的心和她的礼物一起献上了,其价值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那激励她捐献的爱上帝和关怀上帝圣工的心。 耶稣论到这穷寡妇说,她“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财主是拿自己多余的钱财捐上,其中有许多为的是要人看见,要得人的尊敬。他们的大量捐款,并没有使他们失去一点享乐,连他们的奢侈生活也未受半点影响,更谈不到牺牲了。所以他们捐款的价值决不能与寡妇的小钱相比。 动机决定行为的实质,说明我们所行的是卑鄙,还是高尚。上帝并不以那些众目所看着的伟大,众口所交赞的大事为可贵。凡人乐意尽小义务,不令人见的小奉献,在人看来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在上帝眼中却是最有价值的。一颗信实仁爱的心,在上帝看来比最贵重的捐献更宝贵。贫穷的寡妇已把她所有的生活费全拿来作奉献。为要将那两个小钱献给她所爱的圣工,她竟牺牲了自己的饮食。她凭着信心去作,笃信天父不会忽略她迫切的需要。使她得到救主称赞的,正是这种无私的精神和赤诚的信心。 在穷人之中,有许多人因领受了上帝的恩典和真理,而渴望向他表示感激。他们极愿与他们更富裕的弟兄们一起,共同维持上帝的圣工。谁都不应拒绝这样的人;务要让他们把自己的小钱积蓄在天国的银库里。如果他们所奉献的是出于一颗充满爱上帝的心,那么这区区之数就必成为神圣的奉献和无价的贡物,是上帝所喜悦所重看的。 当耶稣说这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时,无论是在献捐的动机上,还是在它的效果上,这句话都是确实的。因为被那两个小钱引来,流进上帝银库里的,其数目比那些犹太财主所献的大多了。那区区捐款的影响,正像一条河流,起初很细,但年代越久,就越流越广,越流越深。同时这条河流曾以无数的方式帮助了穷人的需要,推广了福音的工作。这穷寡妇自我牺牲的榜样,在各世代各国的千万人心里一直起着巨大的作用。富人和穷人都受了感动,所以他们的奉献就使她那小钱的价值日益增长了。上帝的恩典加在穷寡妇的小钱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凡出于诚心追求上帝的荣耀而献的每一份捐款,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它是与全能上帝的旨意联结在一起的。它所成就的良好效果,不是世人所能衡量出来的。 救主继续责备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你们这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祭司们照着自己虚伪狭窄的标准来解释上帝的律例。他们擅自将各样的罪拿来作比较,并规定许多精细的差别。他们将一些罪轻轻放过,而把另一些较轻的过犯看为不得赦免的罪。人给他们一些钱,他们就准许人背弃誓约。为了巨额的金钱,他们有时竟把重大的罪案放过了。而同时这些祭司和官长们,却对一些无足轻重、无关宏旨的过错作了严厉的判决。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基督在这几句话里又谴责了他们歪曲神圣职分的罪。至于义务的本身他并没有废除。十分之一的制度是上帝所订的,从古时就被人遵行。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将他一切所有的献上十分之一。犹太的官长们承认缴纳十分之一的本分,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是他们没有让百姓凭着自己的良心履行自己的本分。他们任意为每一件事订下规条,而且这些规条又是那么复杂,以致人无法遵守;没有人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算是尽到了义务。上帝所颁布的制度原是公正合理的,但祭司和拉比们却使之成为难挑的重担。 上帝一切的吩咐都是重要的。基督承认缴纳十分之一是人的本分。但是他指明不能以此作为忽略其他本分的藉口。法利赛人固然丝毫不爽地将他田园中的菜蔬,像薄荷、茴香、芸香之类纳上十分之一。这些所费有限,却使他们得了严谨守法和圣洁无瑕的美名。同时,他们那种无谓的限制压迫着百姓,破坏了他们对上帝亲自制订之神圣制度的尊敬。他们用许多无关紧要的细节来占据人的思想,使他们无法注意基本的真理。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都被疏忽了。基督说:“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其它的律法也被拉比们同样地歪曲了。上帝通过摩西所赐的指示,禁止人吃任何不洁净之物。猪肉和某些其他动物的肉,一概在禁止之列。因食用的结果能使人的血素污浊,寿命缩短。但上帝颁布的这些禁令,法利赛人没按上帝的原意传达出来,却走向不必要的极端。他们订了许多规条,其中之一要人过滤一切饮水,免得内中有不洁净的小虫。耶稣将这些细微的无理要求,与他们所犯的重大罪恶作个对比,向法利赛人说:“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粉饰好看的坟墓怎样隐藏其中腐烂的尸体,祭司和官长们照样用圣洁的外表来隐藏他们的罪孽。耶稣继续说: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犹太人为要表示对过去先知的尊敬,就非常热心地修饰他们的坟墓。但他们从来不从先知的教训中得到益处,也不接受先知的责备。 在基督的时代,犹太人迷信地讲究死人的安葬之处,在修饰坟墓的事上浪费大量金钱。在上帝看来,这就是拜偶像。他们过分敬重死人,显明他们不以爱上帝为至上,也不爱邻如己。这种拜偶像的风气,今日依然盛行。许多人剥夺了孤儿寡妇和患病穷苦之人的权利,来给死人修建昂贵的纪念碑,在这样的事上浪费时间、金钱、精力,而对活人应尽的本分基督所明明吩咐的本分却不奉行。 法利赛人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他们的墓,彼此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上帝仆人的血。但同时他们在谋害上帝儿子的命!这应作为我们的教训,足以打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清撒但欺骗人,使人转离真理之光的魔力。许多人蹈法利赛人的覆辙,尊敬那些为信仰殉身的人。他们因犹大拒绝基督的盲目无知而惊奇,说,如果我们生在基督的时代,我们必欣然领受他的教训,决不会跟那些拒绝救主的人一同犯罪。但当他们要顺从上帝而必须舍己受辱时,这些素来如此自夸的人便昧着良心不肯顺从了。这样,他们所表现的恰恰是基督所责备的法利赛人的精神。 犹太人一点也没看出来,他们拒绝基督所要负的责任是多么可怕。自从恶人第一次流了无辜之人的血,就是从义人亚伯倒在该隐手下之时起,这桩历史惨剧一直在重演,而且愈演愈烈。在各世代都有先知大声斥责君王、首领和庶民的罪恶,他们传出上帝所赐给他们的话,冒生命的危险来顺从上帝的旨意。拒绝真光和真理的人所应受的可怕刑罚,一代又一代地记录在案,堆积成山。现在基督的仇敌正把这累积起来的刑罚堆在自己头上。祭司和官长们的罪,比先前任何世代的罪更重。他们既拒绝了救主,就使世上一切义人所流的血,从亚伯直到基督,都归到他们自己身上。他们即将恶贯满盈,不久就有公义的报应倾在他们头上。关于这一点,耶稣警告他们说: “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听见耶稣讲话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知道他的话是真的。他们知道先知撒迦利亚被杀的情形。当上帝警告的话还在撒迦利亚口中时,那叛道的王便勃然大怒,下令把先知处死。他的血流在圣殿院子里的石头上,血迹永远不能磨灭,一直留在那里作为以色列叛道的见证。圣殿存在一天,这义人的血迹就向上帝呼吁伸冤一天。当耶稣提到这些可怕的罪恶时,众人都深感恐惧、震惊。 耶稣展望将来,声明犹太人的不肯悔改,和对上帝仆人的不能容忍的态度,过去怎样,将来还会是怎样: “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的先知和智慧人司提反、雅各和许多其他义人将被定罪,并遭杀害。这时基督向天举手,全身被一道神光环绕,以审判者的姿态站在众人面前讲话。一向是柔和劝告的话音,此时变成责备和判罪的声调。听众为之发颤。他的言语和神色给人的印象是永不磨灭的。 基督的义愤是针对那些既毁了自己,又蒙骗他人,更污辱了上帝的假冒为善、罪大恶极之徒的。他在祭司和官长们的似是而非、自欺欺人的推论之中,看出撒但的伎俩。他斥责罪恶,虽然言辞锋利、不留余地,但并没说报复的话。他固然对黑暗之君发义怒,却没有表现暴躁的性格。每个基督徒也当如此。他的生活若与上帝和谐,并具有仁爱和怜悯的美德,必对罪恶感到义愤填膺,却不至于感情冲动,以辱骂还辱骂;甚至在受撒但势力鼓动的人诬告时,仍能在基督里保持镇定沉着的风度。 上帝的儿子依依不舍地望着圣殿和听众,脸上不禁现出无限神圣的慈爱。他心怀重忧,眼噙热泪,声音颤抖地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这是最后分离的挣扎。上帝的心意也随着基督的悲声倾诉出来了。这是上帝恒久忍耐的慈爱的神秘告别。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哑口无言。耶稣召集门徒准备离开圣殿,并不像一个从敌人面前退却的失败者,却像一个完成了任务的人,以胜利者的姿态退出战场。 在那重要的一天,从基督口中阐发出来的宝贝真理被多人珍藏在心。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唤醒了新的思想,生出了新的热望,开始了新的纪元。在基督被钉和复活之后,这些人便出来站在前列,以一种与圣工之伟大相称的智慧和热忱完成了他们神圣的使命。他们所传的信息感动人心,削弱了那长期束缚着千万人生活的古老迷信。人的理论和哲学在他们的见证之下,成了虚空的无稽之谈。当日救主在耶路撒冷圣殿中,对那惊讶、紧张的会众说的话所产生的重大效果,于此可见一斑。 但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已经离弃了上帝,橄榄树上原来的枝子已经折断(见罗11:21)。耶稣最后看了看圣殿的内部,用悲哀怜悯的声音说:“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以前他常称圣殿为他父的居所;但如今,上帝的儿子要从那里出来了。上帝的圣颜也要永远离开那为荣耀他而建造的圣殿。从此以后,圣殿中一切的仪式再无意义,一切的礼节再无用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