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返回首页
 
第08章 逾越节
 哈门·艾伦       2019-04-03       2302

(本章根据:路2:41-51)

按犹太人的习俗,十二岁是幼年与青少年分界的年龄。希伯来男孩满了十二岁,就称为“律法之子”,也称为“上帝的儿子”。他享有领受宗教教育的特别机会,并有义务参加神圣的节期和仪礼。耶稣在童年赴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正是遵照这个风俗。约瑟和马利亚像其他虔诚的犹太人一样,每年上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当耶稣到达法定的年龄时,他们就带他同去。

以色列人每年按例守三个大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上帝吩咐以色列的一切男子,每逢这些节期都要到耶路撒冷来朝拜他。其中守节人数最多的是逾越节。许多散居国外的犹太人都来过节,巴勒斯坦各处的犹太人也蜂拥而来。从加利利至耶路撒冷有几天的路程。为了路上有伴并求安全起见,旅客常结成队伍。妇女和老年人骑着牛或驴走在险陡多石的路上,壮年和青年人则大都步行。过逾越节时,正当三月底四月初,遍地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沿途有以色列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古迹,做父母的就在路上向儿女讲述古时上帝为他百姓所行的奇事。他们用诗歌和音乐来消遣旅途的劳顿。最后,耶路撒冷的城楼在望了,于是众人就同声合唱以下的胜利诗歌:

“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愿你城中平安,愿你宫内兴旺。”(诗122:2-7)

逾越节之礼,是从希伯来人立国之时就开始遵守的。在埃及为奴的最后一夜,正在没有蒙拯救迹象之时,上帝吩咐他们准备立时获得解放。他曾警戒法老,将有最后的惩罚降在埃及人身上。上帝指示希伯来人要将眷属聚集在自己家里。将被杀之羔羊的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然后将羔羊的肉用火烤熟,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上帝说:“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的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出12:11)到了半夜,埃及人的长子都被击杀。于是法老送信给以色列人说:“起来,……从我民中出去,依你们所说的,去侍奉耶和华吧!”(出12:31)从此希伯来人就从埃及地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了。耶和华上帝吩咐他们每年要遵守这逾越节。他说:“你们的儿女问你们说:‘行这礼是什么意思?’你们就说:‘这是献给耶和华逾越节的祭,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他击杀埃及人,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们各家。’”(出12:26-27)所以,以色列民族要世世代代传颂这奇妙听拯救。

逾越节之后,接着就是七天的无酵节。在这节期的第二天,以色列人要将这一年地里初熟的果子——大麦一捆——献在耶和华面前。这些仪式都是预表基督的工作。以色列人从埃及得拯救,是罪人得蒙救赎的例证,这就是逾越节的真意。被杀的羔羊、无酵饼和初熟的果子,都是预表救主。

在基督的时代,大多数人对于逾越节的的遵守,已经退化到徒具形式的地步了。但是对上帝的儿子来说,这节期却具有何等深长的意义啊!

耶稣平生头一次看到祭司执行庄严的仪式,也看到燔祭坛上流血的牺牲。当香坛的烟云在上帝的面前缭绕上升时,他和其他敬拜者一同跪下祷告。他看到逾越节崇祀中一切动人心弦的仪式。日复一日,耶稣更清楚地看出其中的意义,每个动作都好像与自己的一生有关,他心中生发出新的感想。他沉静而全神贯注,似乎在研究一个重大的问题,救主使命的奥秘正向他展开。

他默想这些景象,不禁心夺神移。不知不觉他已不在父母身过,而只想单独在一处。逾越节的崇祀结束以后,他仍然在圣殿的院子里流连。及至敬拜的人离开耶路撒冷时,他就留在后面了。

这一次约瑟夫妇来赴逾越节,也是为了让耶稣与以色列的大教师们取得联络。虽然上帝话中的每一细目耶稣都遵守了,但他却不附和拉比们所传授的仪式和惯例。他们希望引导他尊重这些有学问的人,殷勤地注意他们提出的条件。但耶稣在圣殿中受了上帝的教导之后,立刻将所领受的传给了别人。

那时,在圣殿旁边有一间房子,是专供办理宗教学校用的,这是仿照古代的先知学校。这里有作导师的拉比们,和他们的学生聚在一起。少年耶稣也来到这里,他坐在那些饱学之士脚前,听他们的教训。他以求知的态度向他们提问,以便引导他们注意《圣经》的预言,和当时所发生的预指弥赛亚降临的事。

耶稣表现为渴求认识上帝真理的人。他所发的问题,意味着一些久已埋没的深奥真理,它们是与人类得救息息相关的。他的每一个问题都显明这些拉比们的智慧是多么狭隘和肤浅,也给他们一个神圣的教训,并将真理放在了一个新的角度上。拉比们谈到,弥赛亚来到的时候,要以奇异的神迹高举犹太国,但耶稣却提出以赛亚的预言,问他们那些指着上帝羔羊受苦、受死的经文到底是什么意思?(见赛53章)

这些博学之士反过来问他一些问题,他的应答使他们非常惊奇。他以儿童的谦虚态度背诵《圣经》的话,并发挥出一番深刻的意义,是这些智慧人从未想到的。他指出的一连串真理如能被人遵循,就会对当时的教会发动一场革新,并唤醒人们对于属灵事物的深切兴趣。及至他开始传道的时候,就能有许多人预备好接待他了。拉比们知道耶稣没有在他们的学校里受过教育,然而他对预言的了解却远远超过他们。在这个富有思想的加利利的少年身上,他们看出很大的希望来。他们希望收他为学生,把他造就成为以色列的教师。他们想负责教育他,他们觉得这么一个独特的天才必须接受他们拉比式的训练。

耶稣的话已经感动了他们的心,他们从来没有从人的口中受过这样的感动。上帝想要将亮光赐给这些以色列人的领袖,而他所采用的,是能感动他们的唯一方法。傲慢成性的拉比们不屑于向任何人请教。如果耶稣摆出教训他们的架势,他们必轻视不听。但如今他们却自鸣得意,以为是自己在教训耶稣,至少是在考问他的《圣经》知识。耶稣表现出少年人的谦恭礼貌与温良柔和,解除了他们的偏见。他们的心门便不知不觉地敞开,来领受上帝的真道,圣灵也向他们说话了。

拉比们不能不看到,自己对于弥赛亚的期望,是没有预言为依据的。但他们却不愿放弃那些素来鼓舞他们奢望的理论。他们以《圣经》的教师自居,怎肯承认自己对《圣经》有误解呢?他们彼此对问说:这个少年没有学过,怎能有知识呢?这时,那从天上来的亮光正照耀在他们黑暗的内心,但“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5)

这时,约瑟和马利亚正困惑焦虑、惴惴不安。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没有看见耶稣,也不知他已经留在了后面。那时,犹太国人烟稠密,从加利利来耶路撒冷朝圣的旅客数不胜数,离城的时候又那么混乱。约瑟夫妇在路上和朋友、熟人一起快乐的旅行,使他们没有注意到耶稣已经离开。直到傍晚停下来休息时,他们才发觉那常在身过帮忙的孩子不见了。起先他们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所以还不怎么着急。他虽然年幼,但他们绝对信任他,希望到了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像平常一样来帮忙。可是现在他们在同伴中找他,却找不着,于是恐慌起来。一想到早在耶稣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希律王要谋杀他的事,他们的心就战栗不已。这时他们满怀着黑暗的凶兆,悲愤地自责起来。

他们找耶稣,一直回到耶路撒冷。第二天,当他们挤在圣殿敬拜的人群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绝不会听错,因为没有别的声音是那么严肃、那么诚恳、又是那么悦耳。

约瑟和马利亚在拉比的学校里找到了耶稣,真是大喜过望。可他们还是忘不了自己的忧伤和焦虑。耶稣回到了他们身边,他母亲便以责备的口吻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耶稣回答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他们似乎不明白他的话,于是,他举手向天,面容发光。他们惊异地看见他脸上的光辉,耶稣的神性透过人性闪耀出来。当约瑟夫妇在圣殿里找到他时,曾听见他和拉比们谈话,并且惊讶于他的提问和应对。耶稣的话引起了他们一连串的思绪,使他们毕生难忘。

“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耶稣的这句问话,对约瑟夫妇而言是满含教训的。耶稣正在作他降也为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但约瑟和马利亚轻忽了自己的工作。天父把自己的独生子托付给他们,这实在是无上的光荣。圣天使为了保全耶稣的生命,曾指引约瑟的道路。耶稣是他们所片刻不该忘记的,他们却把他忘却了整整一天。而当忧虑过去,他们非但不自责,却反倒将过错推到耶稣身上。

约瑟夫妇把耶稣看作自己的孩子,这原是人之常情。他天天与他们同处,在许多方面,他也与别的孩子相同。要他们觉察他是上帝的儿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在救世主面前,没有珍视这天赐的福气,因此就陷入了危险之中。失落爱子时的忧伤,和耶稣话中隐含着的温和责备,都是要将约瑟和马利亚所受委托的神圣意义,铭刻在他们心上。

耶稣在回答母亲的话中,第一次显示他明白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在他降生之前,天使曾对马利亚说:“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路1:32-33)马利亚曾将这些话存在心中,反复地思索。不过,她虽然相信她的儿子要作以色列的弥赛亚,但却不了解他的使命。耶稣现在所说的话她也不明白。但她知道耶稣已经否认自己与约瑟有血缘关系,并声明他是上帝的儿子。

耶稣并非不顾他与地上父母的关系。耶稣和他们一同离开耶路撒冷,回到家里,在他们劳碌的生活中帮助他们。他将自己使命的奥秘藏在心中,顺服地等候那命定开始工作的时间来到。在他认识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之后,他承认自己同拿撒勒这一家庭的关系有十八年之久,并履行了他作为儿子、兄弟、朋友和公民的义务。

耶稣在圣殿中认明他的使命之后,就避免与群众的接触。他希望安安静静地,与那已经知道他生平秘密的人一同从耶路撒冷回去。上帝的原意,是要借逾越节的礼,呼召他的子民脱离世俗的挂虑,并以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奇妙作为提醒他们。上帝要以色列民从他的作为里看出自己从罪恶里得蒙拯救的应许。被杀羔羊的血,怎样保护了以色列的每一个家庭,基督的宝血,也要怎样拯救他们中间每一个悔改之人的灵魂。但他们必须因着信,活出基督的生命来,才能靠他得蒙拯救。表号性质的仪式之所以还有价值,就在于它向朝拜者指明基督为他们个人的救主。上帝要引导他们,对基督的使命作虔诚的研究和默想。但是当离开耶路撒冷时,大多数人过于注意旅行的兴奋和彼此之间的交谈,便将节期中所目睹的仪式忘记了,以致救主也不愿和他们同行。

约瑟夫妇与耶稣一人由耶路撒冷回家,耶稣希望用有关救主受苦的预言开导他们。将来,基督在髑髅地受苦时,还想着要减轻母亲的忧伤。而现在,他已经开始为母亲着想了。马利亚将亲眼看见耶稣最后的惨痛,所以耶稣希望使她明白他的使命,以致当她的心被痛苦刺透时能经受得住。这一次耶稣离开她,她伤心地寻找了三天,当耶稣为世人的罪献上生命时,马利亚要再度失去他三天之久。而在他从坟墓中出来以后,马利亚的忧伤又要变为喜乐。但是,如果马利亚能明白耶稣现在要她注意的经文,她也岂不更能受得住目睹基督之死的惨痛呢!

如果约瑟和马利亚借着默想和祷告,将他们的心思专注于上帝的事,他们就会认清所受委托的神圣意义,也不至丢失耶稣了。因为一天的疏忽,他们失去了耶稣。以后需要耗费三天焦急不安的寻觅才找到他。我们也是如此。由于闲谈恶语,或是疏忽祷告,我们也会在一天之内失去救主的同在。过后,或许也要费许多天伤心的寻求才能找到他,才能得回所失去的平安。

因此,我们在彼此交往时务必谨慎,免得忘记耶稣。不可随随便便、漫不经心地过日子,而不注意有没有耶稣与我们同在。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世俗之物,而忘记我们永生的希望是寄托于上帝时,我们就使自己与耶稣和天使隔绝了。人若不愿有救主同在,或觉察不到他的存在,圣天使就不能留在他们中间。这就是自命的基督徒,时常灰心丧志的原因。

许多人参加宗教聚会,从上帝的话中得到了鼓舞和安慰。但由于忽略了默想和警醒的祈祷,就失去了天赐的福惠。并且发现自己比未曾领受时更为缺乏。他们时常感到上帝苦待了他们,却看不出过错乃在于自己。他们既然将自己与耶稣隔离,就把他荣耀的光辉关在门外了。

我们应该每天用一个小时来想基督的生平,将他一生的事迹逐一加以研究,让我们的想象力把握住每一幕景象,尤其是他临终时的变故。如果我们能够如此详尽地思索耶稣基督为我们所付出的伟大牺牲,我们对他的信心就更加坚定,我们的爱心也必振奋起来,并能更加深刻地被他的精神所感化。如果我们要最终得救,就必须在十字架脚前学习痛悔谦卑的功课。

我们彼此交往,就能互相造福。我们若真属于基督,我们最甜蜜的思想也必集中于他。我们必喜爱谈论他,而且当我们彼此述说他的爱时,我们的心就会被神圣的感化力所软化。我们若仰望耶稣基督品德的荣美,“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林后3:18)

本系列书籍目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请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