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返回首页
 
第5章 宏伟的愿景
 道格·巴契勒牧师       2019-04-03       2775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加拉太书6:3

当我们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待自我身份有何意义时,要避免两个极端。我们既不能自视过高,也不应轻看自己。

若让母牛和鹰比翼双飞,或是与地鼠并肩挖洞,它就没办法感觉良好。而它最快乐的事,乃是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大口吃草。正如我所说的,许多人低估了自己能藉着基督成为怎样的人。当然,也有些人处于另一极端,他们在看待自己时,有一种妄自尊大的错误视角。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没准他更愿意被人称为“诺顿一世皇帝陛下!”

诺顿于1849年从南非移民到旧金山。因经营不善而亏损了大笔金钱,所以有点精神失常。1859年,他大胆地对公众宣称自己是美国皇帝,并下令以武力解散美国国会,还颁布法令,要求在旧金山湾建造一座大桥。(旧金山科奥克兰湾大桥最终建成,他的命令实现了!)

尽管诺顿穷困潦倒,但他依然能在旧金山最好的饭店里享用免费大餐。并且,他还经常被旧金山各大报纸当作疯子或是思想怪异的人来报导。但这些报纸却是忠实地发表了诺顿的所有“本州通告”。旧金山的市民们——以及全世界的人——都在庆祝他那独特的存在、幽默的言辞和怪异的行为。

虽然诺顿的宏伟愿景显得荒谬奇特,但上帝对那些夸大自己属灵状况的人,却有着清醒的看法。我们必须提防自己陷入末后老底嘉教会的傲慢自大的情形,即看自己远远高于实际。

启示录3:17节警告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这难道不是在说,“你知道你到底是谁吗?”

末后的教会是贫穷和可怜的,但教友们却自认为在属灵上是尊贵富足的。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以及自身的真实境况,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与其狂妄自大,不如自认卑微。有人说过,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在骄傲时更像魔鬼了。耶稣曾举过一个例子:“你被请的时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请你的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那时,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10-11)

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

所以,我们不该把自己看得高过现实,但与此同时,假装谦逊也并不可取。

有些人认为,降低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基督教的一种美德。就像美国最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Tiger Woods)那样,说自己“其实不太懂高尔夫,也并不擅长。”这算是诚实吗?这是谦虚,还是在说谎?

这样有悖事实的的说法,绝非谦逊。我们不应贬低自己到偏离事实的地步,也不应自视过高到夸大其词的程度。所以,求上帝赐给我们一个谦卑而现实的平衡视角,来看待自己能做什么,以及我们是谁。并将你所有的天赋和才能,归荣耀给上帝。

关于”我们在主里是谁”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更多时候,是自视过低而非太高。

我们的动机至关重要——我们要知道为了荣耀上帝,自己在祂里面应当是谁。我们不应在世上寻求我是谁,我们也不应当因为我们是谁而感到羞耻。

我们常常太专注于在世上受欢迎,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天国里受欢迎,因为那才是你我最终要接受审判的地方。

耶利米书45:5节中有命令说:“你为自己图谋大事吗?不要图谋!我必使灾祸临到凡有血气的。但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为掠物。这是耶和华说的。”

但你若为上帝寻求更大的事,祂就会让你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过度自信

扫罗本来是个试图消灭基督教的年轻人,后来却成为大使徒保罗。

扫罗曾经自信地认为,他知道自己是谁,他真的相信自己是在服侍主,也相信上帝会赐福于他的努力——直到耶稣在异象中向他显现之时。

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扫罗突然意识到他并非在侍奉上帝,而是为魔鬼服务。他并不是自己所认识的那个人。(使徒行传9章)

彼得也曾自以为了解自己,所以当耶稣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时,他信心满满的说:“即使所有人都因你而跌倒,我也永远不会跌倒。”

耶稣告诉他:“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祢同死,也总不能不认祢。”(太26:33-35)

彼得或许是真心实意,但他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勇气。事实证明,在一天之内,他竟然三次否认了耶稣。

先知以赛亚告诉希西家王,他得了不治之症。善良的王把脸转向墙,一边哭泣一边祈求上帝念及他的善行:“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在你面前怎样存完全的心,按诚实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为善的。”(王下20:3)

他高估了自己的善行,但上帝还是出于怜悯,医治了希西家,后来又允许他受到试探。

当巴比伦的使节来了解那位使希西家的绝症得以痊愈的上帝时,希西家非但没有为上帝作美好的见证,反倒在外人面前炫耀起自己的财富和权力来,对上帝却是只字未提。

使节见识了他的财宝。最后导致巴比伦王率军将耶路撒冷攻陷,所有财宝均被巴比伦王如数掠去,甚至连耶路撒冷也被占领。

虽然如此,但整本圣经遍布着好消息。上帝赐给彼得、保罗和希西家关于他们是谁的全新启示。他们在经历了属灵危机之后,与上帝建立了救赎的关系。

过度自信可以简单地归结于骄傲。“那使彼得跌倒,并使法利赛人与上帝隔开的罪,今日正造成千万人灭亡。没有什么比骄傲自满更得罪上帝、危害人类的了。在所有的罪中,这是最没有希望和最难救药的。”(注1)

安慰剂效应

当我们在探索认清自我的重要性时,同样需要考虑信心的力量。

正如我们先前所讲,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会影响其行为方式。换句话说,我们关于自己是谁的认知,将定义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

有些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如果你经常这样想,你就必败无疑。人易于受到自己言语的影响。

耶稣在医治了病人之后,祂多次告诉他们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路17:19;参见 可10:52)

祂没有说“我的信心”;祂说的是“你的信心。”耶稣常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太9:29)圣经还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 (箴23:7)

既然人们通常都会长成他想象中的人,因此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你认为你到底是国王之子,还是撒但之子,又或者属乎两者之间?你认为你是得胜者,还是败将?你觉得你将注定成为王子还是奴仆?耶稣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

希望你能藉着圣经,辨明自己究竟是谁。如此才能准确了解你在上帝眼中的形象,因为是祂造了你,而且祂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你。

你可能听说过“安慰剂效应”。事实证明,我们的意念会对身体产生重大影响。这是2000年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上的奇妙真相——关于安慰剂效应的一系列研究。

在一项研究中,医生们给病人身上的疣,涂上了色彩鲜艳的惰性染料,并保证说,当颜色褪去时,疣就会消失。最终医生们成功地祛除了疣。此法颇具成效。

在另一项针对哮喘病患者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只要告诉病人,他们吸入的是支气管扩张剂,即使他们吸入的只是空气,他们的气道也会扩张。

在给拔完智齿疼痛不已的病人用假的超声波止痛后,病人感觉疼痛明显减轻,和使用真实超声波的疗效相同——只要病人和治疗师都认为机器是有效且正在工作。

在11项不同的试验中,接受安慰剂治疗的结肠炎患者中,有52%的人报告说,感觉更好——当用乙状结肠镜评估时,50%的肠炎状况实际上确实看起来更好了。(注2)

很多时候,人们因为认为自己生病了,而生了病。比如,有人收到了错误的检验报告,医生说,“你明显是病毒感染,而且情况还很严重。”但事实上,他只是错拿了别人的验血报告,但病人马上就开始感到不舒服。

几周后,病人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我们很抱歉给您发错了报告,您的身体其实非常健康。”但此时这人已经卧病在床、发烧不止了。此人之所以感觉糟糕,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真的病了。

你现在是否看明思想是如何影响身体的?很多人都会怀疑,他们说:“哦,我觉得自己很难进入应许之地。”人们就像那十个不忠的探子一样,眼看已经到了迦南边境,就要进入,但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障碍,就踌躇不前:“我觉得无路可走,敌人会把我打倒,我会死在荒野。”

知道那些消极的信使结果如何吗?他们和所有相信并害怕自己会死于旷野的人一样,最终噩梦成真了。他们属灵的眼睛既然看不到站在应许之地中的自己,结果就只能半途而废。上帝说:“就照你的信心,为你成全吧!”

但约书亚和迦勒却说:“我们能行!咱们这就出发!”尽管被迫和缺乏信心的人一同暂时流浪于旷野,但他们最终却如愿以偿,不是吗?上帝说:“就照你的信心,为你成全吧!”

有一种非常危险的教导,正在许多自称的基督徒中间蔓延。他们宣称,上帝会赦免人的罪,祂不计算人的罪。人们喜爱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想被饶恕。但问题在于,人们会据此推断,上帝并非真的希望我们得胜罪,祂也并没有将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而是让我们继续活在罪中,且能得救。

然而,在耶稣出生之前,天使对约瑟说:“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可是现在人们却说,上帝会使我们在罪中得救。

此类教义正在日趋流行,因为每个人都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得胜罪,我也看不出上帝会怎样改变我,使我成为圣洁。”一旦有了这样的错误想法,你就会因谬道而越走越远。

但你若相信上帝能帮助你得胜罪,你若相信你所服侍的上帝比魔鬼更大,那么,你将经历得胜,你将获得新生。万物都能更新,你也必会“心想事成”。

理解并因信接受耶稣为释放我们所付的代价至关重要。我们常常受到试探,相信魔鬼仍在掌管着我们的生活,却忘记了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胜过撒但。圣经说,现在,“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罗6:14)

因此,我们需要宣告并确信,藉着基督,一切皆有可能——“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如果你真的相信,一切都会照着你的信心成就,那么上帝就会住进你的里面,你便无需屈服撒但,也不必继续做罪的奴仆。

这并不意味着你从此不会再受到试探,也不意味着,撒但再无企图去夺回他过去的地盘。基督徒的一生中,充满了争战,但最大的争战是与信心有关。然而,圣经说,你已经脱去旧我,成为新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所以,你要相信,靠着基督,你可以度得胜罪的新生活。

我认识一位牧师,他经常勉励信心冷淡的基督徒,看他们如同成为活跃的积极分子。牧师勇敢地呼召浪子们去拜访需要鼓励和代祷的孤寡邻舍。那些人会想,我行吗?我能为他们祷告吗?我已经离开主这么久了!然而,当他们带着羞怯,按照牧师对他们的期待而生活时,他们与上帝的联系又变得真实起来了。

同样的见证也发生在吸烟等成瘾性行为中。我本人不但戒烟成功,还帮助别人脱离了烟瘾。我觉得那些正在戒烟的人不应该说,“我在努力戒烟。”正相反,他们应该先做决定,然后向所有人宣告:“我已经戒烟了。”

这两种宣告迥然不同:戒烟者应当认定,自己已经脱离了烟瘾。他们需要改变他们的自我认识。正如我们之前在第四章中所说,上帝“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罗4:17,KJV)

如果你一直认为,自己道德堕落且是魔鬼的俘虏,那么你就会陷入属灵的瘫痪状态。你要相信自己已获自由。耶稣应许说:“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6)你是想获得自由,还是耶稣已经让你获得了自由?

看到区别了吗?上帝告诉我们,我们是圣徒!保罗告诉歌罗西的信徒,父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西1:12,13)上帝是会在将来某个时候拯救我们,还是祂已经拯救了你我?保罗说是后者。当你因信而信,它就成了现实。耶稣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太9:29)

奥古斯丁是早期基督教会著名的神学家,他在承认自己皈依之前,曾经过着亵渎和堕落的生活。在重生不久后的某天,他走在意大利米兰的一条街上,恰好和一个前女友狭路相逢。女友惊喜交加,但他却直视前方,连招呼都没有打就继续往前走。女友沿街一路追赶,一路大声喊道:“奥古斯丁,是我!是我啊!”他扭头对她说:“但我已经不再是我了。”

这才是真正信心的表现。当你相信上帝的应许,这就是信心。通过先知以西结,上帝应许那些选择作祂子民的人:“我要使他们有合一的心,也要将新灵放在他们里面,又从他们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他们肉心,使他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上帝。”(结11:19-20)

那么,你认为你是谁呢?当你在基督里时,一切都是新的。如果你在基督里,你也是新的,你开始接受、憧憬并实现新生活,这是何等的美妙。不要让世界限定你是谁,不要让魔鬼决定你是谁,而要凭着信心,让上帝的圣言定义你是谁。耶稣宣告你是谁?祂说你是祂的孩子。祂说祂称我们为君尊的祭司。

国王之子

我记得很久以前,曾读过一个历史故事。某个欧洲王朝面临一场革命——某种形式的政变,反叛者试图推翻社会中的上层阶级。这时,一位忠诚的仆人负责将国王的孩子们转移出境。

他们在黑暗的掩护下,伪装成平民逃离了王的城堡,并在远离暴乱的树林深处找到了避难所。仆人最终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友好的国家,在那里他们有了安全的保障,尽管失去了以前的财富和头衔,在新土地上过着默默无闻的寻常生活,但他们终归是能活下去。

当时,国王和王后已经死于暴乱。在离别前,仆人向孩子们转达了父母最后的遗嘱—— “有一件事,”仆人说,“你们的父母最希望你们记住的,是你们的真实身份。无论你们处境如何,无论你们有多少挣扎或恐惧,永远不要忘记你们是国王的儿女,要有王室的风范。”

你认为你是谁?你们是国王的孩子——而且你的父并非世上的国王,乃是宇宙之君!你认为你属于哪个阵营?当然是在获胜的队伍中!你无需继续属灵的健忘症,你无需继续在身份危机的最深处纠结不安。“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约一3:1)

救赎——就是关乎如何获得一个新身份的问题。我们越是记得我们在上帝中是谁——国王的儿女——我们就越是愿意摆脱对魔鬼的忠诚。我们已经不再是撒但的奴隶,而是主的仆人。

耶稣宣称,祂收养了我们,并邀请我们“成为国民,作祂父上帝的祭司。”(启1:5-6)所以,我们需要像皇室成员一样行事为人。祂还告诉我们,我们是祂军队里的精兵,祂已经被授予军衔,并分派了大使命。“因为你归耶和华-你上帝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上帝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7:6)

上帝呼召我们成为祂特别的珍宝。耶稣提拔了我们。祂让我们战胜了撒但。但所有这些,都对我们毫无益处——除非我们将其刻在脑中。那么,你认为你是谁呢?

贫穷的富豪

你认为你是谁?你的自我定义,将使你在世上的生活天差地别。看到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活在遗产的牢笼中,我真是心痛至极。上帝对他们的生活有着伟大的计划,但他们并没有活出来。如果能换个视角认识自己,上帝就可以通过他们做成大事。

今天的年轻人经常允许大众媒体来定义他们是谁,因此他们最终陷入了流行时尚、摇滚音乐偶像和毒品的网罗。他们自认为能在名利、财富和物质中找到幸福和人生目的,却完全看不清在上帝眼中他们是谁。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宝藏乃在天上。

19世纪末,内德·格林不慎摔断了腿,母亲海蒂想方设法自己治疗,因为她觉得纽约的医院太过昂贵。但几天之后,内德的腿不幸感染,海蒂伤心地摇头悲叹。她知道此时只有医生才能救治儿子。

然而,在打听到私立医院的收费标准之后,这位妈妈却把她发烧的儿子抱上一辆旧马车,在曼哈顿挨家挨户地寻找为穷人提供免费或低价治疗的诊所。最终海蒂找到了一家诊所,医生对男孩肿胀的腿做了简单地检查后,同样摇头叹息。“对不起,太太,”他说。“感染蔓延太快,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切除伤腿。您要是早点带他来就好了。”内德哭着恳求道:“不,请不要锯掉我的腿。”但是医生别无选择。那条坏疽的腿不得不被截肢。

沮丧的医生一定在想,这个女人真可怜,负担不起基本的医疗费用,而使她儿子不幸成了终身残疾。但他并不知道,“海蒂”——亨丽埃塔·格林——远非贫穷。在儿子受伤时,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吝啬的女人。当她死时,其家产按着今天的价值计算,竟然高达19到38亿美元!

海蒂被人称为华尔街女巫,以古怪吝啬而闻名。为了节省治疗费,她宁可让儿子失去一条腿。她从来不用暖气,也不烧热水。平时总是穿着一件黑色的旧裙子,为求便宜而买大兜的饼干渣。她还会为了追讨几百美元债务而旅行几千英里。传说她曾花了一整晚寻找丢失的2美分邮票!

她如此吝啬,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亿万富豪怎么会忽视自家孩子的基本需求。耶稣的话对海蒂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21)

当我们被收养进入上帝之家,就有了一个拥有全宇宙最大银行存折的父亲。这一切来自恩典。然而,我们却迟迟不敢兑现——即使上帝的圣言承诺:“我的上帝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

那么,我们该如何支取这应许呢?只需要凭着信心和祷告来祈求!“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太7:9-11)

上帝愿意以超过我们所想所求地,来回应我们的祈求。祂愿意比世上的父母喂养饥饿的孩子更多地满足你我的需要。耶稣说:“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24)

让我们以一段我非常喜欢的引言来结束本章:“上帝的儿女们为什么不愿意祈祷呢?祷告是信心手中的钥匙,可以开启天国的宝藏,其中有全能上帝丰盛的财富。”(注3)

1. 怀爱伦(Ellen G. White),《基督比喻实训》(Christ’s Object Lessons),第13章,第3段

2. 玛格丽特·塔尔博特(Margaret Talbot),《安慰剂处方》(The Placebo Prescription)《纽约时报》杂志,2000年1月9日(New York Times Magazine, January 9, 2000)

3. 怀爱伦(Ellen G. White),《喜乐的泉源》(Steps to Christ),第11章,第6段

本系列书籍目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请分享给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