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就是与本国的王子同坐。”——诗篇113:7-8 马克·吐温的名著《王子与贫儿》讲述是一对外貌相似的男孩。一个名叫汤姆·康蒂,他是个贫儿,和言行粗暴的父亲住在伦敦;另一个名叫爱德华,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儿子。两人意外相遇,并约定临时交换身份。于是贫儿汤姆学习以王子的身份起居,而王子则过起了穷人的生活。 马克·吐温的这部小说,并非最早讲述王子与农民互换身份的书。圣经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扫罗王的长子约拿单,原本是以色列的王储,但扫罗因受骄傲和权势的毒害而离弃了上帝,所以上帝只好打发先知撒母耳,去膏一位名叫大卫的牧童为下一任国王。 不久之后,大卫杀死了巨人歌利亚。正是这场著名的战斗,让约拿单和大卫走到了一起。约拿单意外获悉了大卫的神圣使命,但他非但不觉受到威胁,反而因为欣赏这位年轻的牧羊人,而做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他放弃了王位的继承权。“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就与他结盟。约拿单从身上脱下外袍,给了大卫,又将战衣、刀、弓、腰带都给了他。”(撒母耳记上18:3,4)约拿单还对他说,“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记上23:17) 这一感人故事,是耶稣为一切信祂之人所做之事的预表。祂赐给我们属灵的全副武装,给我们披上祂的义袍,又和我们立下爱的永约。祂救我们脱离贫穷并住进祂的皇宫。祂将祂所应得的王位赐给我们,却担负了我们所当受的刑罚——死亡。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说过:“要学会认识基督并他钉十架。要学会对祂歌唱,对祂说,‘主耶稣,祢是我的义,我是祢的罪。祢承担了我的所有,并给了我属于祢的一切。祢成了祢本来没有的样式,好使我成为我本来没有的形象。’”(注1) 多年前,加尔各答的穆斯林们,每年都会献祭赎罪。罪人会按手在一只没有斑点和瑕疵的小羊或羊羔头上,说:“用你的头代替我的头。”然后,他会依次触摸动物的各个部位——耳朵,嘴,眼睛,并说:“你的耳朵代替我的耳朵,你的嘴代替我的嘴”,以此类推。最后,他会高呼:“你的生命代替我的生命。”在他宣告的同时,神职人员会用刀插入羔羊的心脏,并宣布祈求者的罪已得赦免。 但基督徒的罪得赦免并获得新的身份,靠的不是献祭,而是耶稣无私的牺牲。对此,我找不到比经典著作《历代愿望》中更恰当的措辞了,这里说:“基督受了我们所该受的罚,使我们能得祂所当得的赏。祂本无罪,却因我们的罪被定为罪,我们没有义,却因祂的义得称为义。祂受了我们当受的死,使我们能得祂的生。‘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注2) 从王子到囚犯、再到宰相! 作为以色列民的先祖之一,约瑟虽然经历了险象环生的外部环境,但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这位年轻英俊、富有的游牧王子,以上帝对他的父亲雅各、祖父以撒和曾祖父亚伯拉罕的应许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他被充满嫉妒的哥哥们卖作奴隶,一夜之间从王子沦为阶下囚,但他并没有让怨恨或愤怒来控制自己。尽管人生跌宕起伏,但他决不让任何变故影响他对上帝的态度,以及他对上帝旨意的感知。 我喜欢约瑟的故事,尽管哥哥们讨厌他的异梦,但上帝为他的人生制定了宏伟的计划。约瑟从小就知道这一点。上帝借着异梦告诉约瑟,他将成为领袖。上帝说:“我为你预备了奇妙的事,世人都要在你面前下拜。” 父亲雅各为约瑟做了一件美丽的彩衣,借此表明要赋予他长子的特权。哥哥们对此大为愤恨,因而把他卖作奴隶。虽然不幸为奴,但他非但没有把自己看作奴仆,反倒表现得像个贵族。最终,约瑟凭借谦逊而尊贵的形象,使地位和权力一路攀升。 后来,约瑟又因遭人陷害而蒙冤入狱。但他拒绝将自己视为囚犯,而是仍然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他知道上帝在他生命中有所计划,于是只管顺命而为。约瑟不允许外在环境来定义自己是谁。尽管含冤被囚,但他仍然得到了提拔——因为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一点都不像囚犯。” 最终,当法老为即将到来的饥荒寻找统筹预备的管理者时,他想到了约瑟:“此人与众不同,似乎是个天生的领袖,我要让他作宰相。”虽然约瑟刚出监牢,却表现出王子的尊严。究其缘由,是因为他始终知道自己在天父眼中的身份。 所以,你也要知道在天父眼中你是谁。你要以上帝看你的眼光看待自己,你要以上帝的视角来评估自己的价值,要记得,上帝为了救你而献上了祂的独生子。 玫瑰和刺! 在圣经中,没有比十二个探子的故事,更能生动地揭示这一信仰原则了。(即我们当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民数记13-14章)当以色列民即将进入应许之地、在迦南的边界上安营扎寨时,摩西派探子去窥探迦南,希望他们能带回大家期待中的好消息。(申命记1:22)可是,当探子们进入应许之地执行任务时,各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其中有十个人,只看到了困难险阻——耶利哥雄伟坚固的城墙,敌人高大魁梧的身躯。只有约书亚和迦勒,看到了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 四十天后,探子归来,并递交了各自的报告。约书亚和迦勒展示了他们带回来的一大串葡萄,说:“我们到了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这就是那地的果子。”(民13:27)另外十个探子却反驳:“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在那里看到亚衲族的人。”(民13:28)换句话说,仅有两人看见了玫瑰,而另外十个人,则只看到了玫瑰上的刺。 不幸的是,以色列众民因听信了负面报道,而怨声载道。他们竟然不相信那位拯救他们出离埃及的上帝,能够并且一定会把他们带入应许之地。由于缺乏信心,他们不得不在旷野中漂流了四十年。在出埃及的整整一代人中,仅有两位进入了应许之地:约书亚和迦勒,这两位忠信的人坚信上帝一定会实现祂的应许,他们始终定睛于上帝,而无视眼前的障碍。 那十个报恶信的探子结局如何?他们死在了旷野,最终没能进入应许之地。原因何在?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进去。故事的要点显而易见。如果你相信上帝能帮助你克服罪所带来的拦阻,祂就必定出手相助。耶稣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马可福音9:23)这是一个应许,一个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承诺。 所罗门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言23:7)尽管上帝不厌其烦地再三重申,以色列必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但他们在埃及长久为奴,从而认定自己没有未来。“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埃及记19:6)。他们不止一次,把在埃及的苦难经历,回忆成美好的生活,甚至扬言想重回旧日。这其实是身份危机的一个缩影! 那被上帝拣选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呢?上帝明明就在他们中间,他们却仍旧患上了可怕的属灵健忘症。正如今日遭受相同痛苦经历的基督徒一样,他们的烦恼源于属肉体的思维。正是身份危机使他们一再跌倒,以致于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从未进入那流奶与蜜之地。视线一旦转离了目标,人就只能看到各种拦阻。 当以色列人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崇高呼召时,上帝便敦促他们去回顾历史,好使他们永远铭记。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来到应许之地的边缘时,摩西嘱咐他们说:“你只要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你一生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申命记4:9) 回想大卫 我喜欢大卫的故事。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卫是幼子,一个牧童,想必要比哥哥们矮小一些。事实上,圣经说,当先知撒母耳要从耶西的众子中膏一位来做新王时,撒母耳挑了个子最高的那一位说:“肯定是他!” 耶西把自己最小、或许也是个头最矮的大卫留在山上牧羊。但大卫却并不以自己身高来看自己。当歌利亚大摇大摆地走到以色列人面前,肆无忌惮地嘲笑并发起挑衅时,大卫的哥哥们都不再觉得自己高大,因为他们不想和巨人一决高下。但大卫却毫无畏惧。在众人眼中,歌利亚是身高3米的巨人,可在大卫看来,他就是个300厘米的侏儒。大卫是个乐观的人,并且他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他做事不看自己的外表,因为他清楚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那唯一真正重要的上帝眼中的价值。 你或许听说,人们对当代某些国家独裁而专制的领袖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多是暴君。据说其中一位很在意身高,总穿着一双五寸的增高鞋。当年的希特勒也是如此。所以我也很担心这位对自身纵向长度缺乏安全感的领导人。 但大卫从不自视渺小。他牢记自己已经蒙召受选,被膏为王。他想,如果上帝能救我脱离狮口熊爪,那么祂也必能使我得胜这巨人。大卫认定自己将为主所重用。咱们也要这样看自己。 2002年6月,美国司法部公布了一项对1994年刑满释放的27.2万名囚犯进行的追踪调查。(注3)调查结果令人不安。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被释放的囚犯中,有67.5%的人在三年内再次犯罪被捕。51%的人重入监狱。据评估此类统计数据的心理学家推测,许多囚犯从未学会将自己视为自由的公民,因此又回到了从前的行为模式。 相比之下,查克·科尔森监狱(Chuck Colson)的“监狱团契事工”却见证如云:他们项目小组的毕业生——被邀请接受基督并参加圣经学习的囚犯——释放后再次犯罪的比例大大降低。 不同点在哪儿?那些自视为罪犯的人,会继续像罪犯一样行事为人。那么,你认为你是谁?知道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你怎样看待自己,你就会活出那样的自己。 要想真正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我们先要知道上帝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我们需要用自身之外的视角看自己。我们要知道,上帝了解我们,也爱我们。我们需要明白,祂看我们的视角从不受限于他人或我们自己的想法。上帝——我们的创造主——对我们的看法,已经在十字架上得到了最好的表达。祂如此深爱我们,甚至不惜以祂的死,来换取你我的生。
1.引自J.I.帕克(J. I. Packer),《在基督里成长》(Growing in Christ)(惠顿,伊利诺伊州,克罗斯威出版社,1994年) 2.怀爱伦(Ellen G. White),《历代愿望》(The Desire of Ages)第1章,第20段。 3.帕特里·A·兰根和大卫·莱文(Patrick A. Langan and David J. Levin),《1994年获释的累犯》http:// bjs.ojp.usdoj.gov/content/pub/pdf/rpr94.pdf.
|